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和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西藏,青藏高原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這裏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由於(yu) 地理位置獨特,西藏農(nong) 業(ye) 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西藏自治區各級部門抓住了幾個(ge) 重要的因素,使得西藏的農(nong) 業(ye) 建設特別是糧食生產(chan) 穩定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主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保供能力、物質裝備不斷改善穩步提升。2015年糧食產(chan) 量首次突破百萬(wan) 噸大關(guan) ,2021年達到106.15萬(wan) 噸,其中青稞產(chan) 量80.12萬(wan) 噸,比2012年分別增長11.85%、24.14%。據行業(ye) 數據統計,2022年糧食播種麵積和產(chan) 量均高於(yu) 去年……
眾(zhong) 所周知,保障糧食安全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首要任務,要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強化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西藏當地各級農(nong) 業(ye) 管理部門堅決(jue) 執行國家的農(nong) 業(ye) 發展政策,在實現現代化農(nong) 業(ye) 強國的道路上,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根據自身特點,緊緊圍繞種子、耕地和政策的相互關(guan) 係,使得多種積極因素共同作用於(yu) 糧食的生產(chan) 建設,最終獲得連年豐(feng) 收的局麵。據統計,糧食產(chan) 量於(yu) 2015年首次突破百萬(wan) 噸大關(guan) ,連續7年穩定在100萬(wan) 噸以上。
種優(you) 則糧豐(feng) 。種子是糧食之基,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chan) 方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以來,西藏建設了685個(ge) 鄉(xiang) 鎮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實現了鄉(xiang) 鎮農(nong) 牧科技服務機構從(cong) 無到有的跨越,農(nong) 技推廣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基本完善。青稞、牲畜良種得到大力推廣,2021年西藏全區青稞良種覆蓋率達到90.8%,比2012年增長39.52%……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了全國非主要農(nong) 作物品種清單。其中,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選育的“藏青20”“藏青17”“藏青3000”3個(ge) 青稞品種成功獲得新品種登記。據了解,新品種“藏青20”在西藏全區區域試驗平均畝(mu) 產(chan) 315.3千克,對比“喜馬拉19號”增產(chan) 12.1%;“藏青17”在海拔4200至4500米的半幹旱、高寒地區種植,單產(chan) 提升明顯,全區區域試驗平均畝(mu) 產(chan) 320.5千克,比“喜馬拉19號”增產(chan) 13.9%;“藏青3000”全區區域試驗平均畝(mu) 產(chan) 291.1千克,相對“藏青2000”增產(chan) 6.14%……
土地是農(nong) 業(ye) 的根本。據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的數據顯示,2021年,西藏新增和改造20萬(wan) 畝(mu) 以上基本農(nong) 田,實施200萬(wan) 畝(mu) 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建設75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到2025年,西藏將建成30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青稞良種覆蓋率達95%。近年來,為(wei) 提高糧食產(chan) 量,西藏積極實施耕地改造,通過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完善農(nong) 田水利、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質量,進而不斷提高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能力,夯實糧食安全……
好的政策是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劑”。這幾年,西藏大力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試點示範工作,重點依托農(nong) 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將小農(nong) 戶引入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軌道,實現耕地的集約化、規模化利用,有效解決(jue) “誰種地”和“種好地”的問題。
以西藏林周縣的發展建設為(wei) 例,近期,林周縣各鄉(xiang) (鎮)春播青稞進入高峰期,該縣農(nong) 牧部門根據上級部門要求,打破傳(chuan) 統在縣域內(nei) 開展了農(nong) 機全程托管服務試點。此次農(nong) 機全程托管服務試點包括:全程托管、多環節托管、關(guan) 鍵環節托管三種,分別在強嘎鄉(xiang) 曲嘎強村、邊林鄉(xiang) 卡優(you) 村、甘曲鎮江角村開展,試點麵積達1836.29畝(mu) ……據了解,開展農(nong) 機全程托管服務試點,可以進行青稞良種種植,將引領全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通過現代化機械來播種,不僅(jin) 能提高效率,而且可節省人力物力,富餘(yu) 勞動力可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西藏自治區“三農(nong) ”發展步入曆史最好時期,農(nong) 牧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處於(yu) 曆史最好水平,農(nong) 牧區發展活力得到明顯增強,農(nong) 牧民生活水平節節攀升。一個(ge) 美麗(li) 和諧幸福的新西藏正朝著我們(men) 走來。(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