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初,在《國樂(le) 大典》的舞台上,來自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旦增益西化身為(wei) 淳樸善良的白發老人,以傳(chuan) 統藏戲的形式,彈唱了一曲與(yu) 天地為(wei) 伴、守護地球母親(qin) 的自然之歌。
表演結束,旦增益西淚流滿麵,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此之前我已經多次嚐試以更多形式來呈現傳(chuan) 統藏戲,每一次聽到觀眾(zhong) 呼聲和掌聲,都特別感動,忍不住流淚。”
圖為(wei) 旦增益西在《國樂(le) 大典》舞台上表演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培養(yang) 觀眾(zhong)
“因為(wei) 藏戲本身是一種廣場戲,一場完整的藏戲要演一天甚至更久,在表演形式、時間、場所等方麵都有局限性。加上現在人們(men) 生活節奏非常快,能真正去欣賞藏戲的人其實不多。”每次上台演出時,旦增益西都會(hui) 留意台下的觀眾(zhong) ,“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相對少。我私下了解過,很多人對於(yu) 藏戲除了片刻的欣賞和新奇外,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其內(nei) 涵和表演的質量。”如何讓古老的藏戲被更多人了解、看懂、欣賞?自正式學習(xi) 藏戲開始,旦增益西就一直思考這個(ge) 問題。
2019年,旦增益西和朋友嚐試舉(ju) 辦了名為(wei) “覓見·阿吉拉姆”(“阿吉拉姆”為(wei) 藏語“藏戲”音譯)的藏戲普及分享會(hui) ,教人們(men) 如何看藏戲、聽藏戲、唱藏戲,從(cong) 而喜歡上藏戲。“我們(men) 的目的就是為(wei) 了培養(yang) 觀眾(zhong) ,如果一個(ge) 戲劇形式失去了觀眾(zhong) ,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yi) 。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要培養(yang) 觀眾(zhong) ,還要培養(yang) 懂行的觀眾(zhong) ,希望他們(men) 能夠對演員提出各種評價(jia) ,這樣的話一種良性的傳(chuan) 承生態便慢慢地形成了。”分享會(hui) 上,旦增益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民間傳(chuan) 說與(yu) 文本記載和自身經曆,介紹了阿吉拉姆藝術的別樣魅力,贏得了觀眾(zhong) 的掌聲與(yu) 讚許。“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我說的話四年級的孩子可以聽懂,60歲以上的老人聽了不覺得乏味。”
圖為(wei) 旦增益西在分享會(hui) 上
分享會(hui) 結束後,有人在朋友圈裏說:講座之後去看了藏戲,以前一分鍾都待不下去,現在居然從(cong) 頭到尾看完了,感謝旦增益西。“我看到這個(ge) 反饋的那一刻熱淚盈眶,我們(men) 的付出獲得了回報。這充分證明,隻要用現代的話語,符合這個(ge) 時代的需求,藏戲是可以被更多人接受的。”也正是因為(wei) “覓見·阿吉拉姆”分享會(hui) 的成功,讓曾經不怎麽(me) 支持旦增益西這份工作的父母改變了想法,“之前父母甚至說過我‘不務正業(ye) ’,從(cong) 那以後他們(men) 開始默默支持我了,還會(hui) 看我表演一番。”此後,旦增益西還對阿吉拉姆藝術的身段、劇目、音樂(le) 等內(nei) 容進行了多次分享,都獲得了很不錯的反響。
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覓見·阿吉拉姆”分享會(hui) 的成功,讓旦增益西信心倍增,開始考慮以更多的形式來呈現傳(chuan) 統藏戲,找到藏戲與(yu) 現代社會(hui) 的連接口。
2020年,旦增益西和幾位朋友編創了一場與(yu) 環保主題相關(guan) 的音樂(le) 劇——《境——潔心之旅》,將藏戲的一些元素,如唱腔、音律、麵具等融入其中,讓觀眾(zhong) 在藏戲之外遇見藏戲元素。
“因為(wei) ‘環保’是世界性的話題,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所以除了藏戲外,我們(men) 在音樂(le) 劇中加入了蒙古音樂(le) 、澳洲土著音樂(le) 、尼泊爾音樂(le) 等多種元素。”一群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借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之後我們(men) 還去了大涼山戲劇節、杭州本色美術館進行演出,我非常高興(xing) 藏戲能以一種新的形態麵向更廣泛的觀眾(zhong) 群體(ti) 。”
此後,旦增益西還與(yu) 朋友將藏戲與(yu) 現代舞、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了融合表演,“我也擔心過是否會(hui) 因為(wei) 突破太多傳(chuan) 統而被批評,但結果也不錯,還有人建議我們(men) 多演幾場。”看著這門擁有千百年曆史的古老藝術帶著新鮮感展現在更多觀眾(zhong) 麵前,並且逐漸被眾(zhong) 人接受和歡迎,旦增益西的心踏實了。
圖為(wei) 旦增益西和民間藝人交流
不過,旦增益西一直牢記著前輩們(men) 的叮囑:無論進行何種嚐試和突破,都需要一個(ge) 前提條件,那就是牢固掌握所有的傳(chuan) 統技法。必須將先輩們(men) 的藝術完整地傳(chuan) 承下來,仔細地進行消化,而後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創新。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就如同建房子沒有地基,終究無法避免“樓塌了”的結局。“老一輩藏戲表演者的精湛技藝是我無法企及的,必須一直學習(xi) ,一直積累。”在傳(chuan) 統中尋求突破,在創新時不忘恪守傳(chuan) 統,是旦增益西給自己定下的規矩。
2021年,旦增益西參加了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的《中國戲曲劇種全集》叢(cong) 書(shu) 中《昌都戲》一書(shu) 的編寫(xie) 。“目前關(guan) 於(yu) 藏戲的研究與(yu) 其他劇種相比,其實是相對落後的。像京劇,一招一式之間如何達到極致,都有自己的程式。對藏戲表演而言,至今還沒有留下過深刻的文字性技法總結。我希望在以後能夠總結出一套較完整的阿吉拉姆表演理論,為(wei) 後來的表演者、研究者、藝術愛好者提供學習(xi) 的路徑。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新利平台 記者/孫健 圖片由旦增益西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