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世事觀瀾】國寶走上春晚舞台,何以如此魅力④

發布時間:2023-01-26 18:05:00來源: 新利平台

  將國寶搬上舞台,用文物講述文化,用文化展現文明,以一件漢代古墓出土文物為(wei) 創作背景的春晚節目《錦繡》,用全新視角展示中華文化,把曆史故事講述得生動活潑又意蘊悠長。

  “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經專(zhuan) 家考證,被認為(wei) 是漢代官營織造裏專(zhuan) 門為(wei) 皇家製作的蜀錦精品,最終卻出現在新疆和田尼雅遺址的漢代墓葬中。一錦千年,這件不折不扣的國寶見證了舉(ju) 世聞名的絲(si) 綢之路上的繁華。

  據《史記·大宛傳(chuan) 》記載,自大宛以西,“其地皆無絲(si) 漆”,那風靡西域各國的各式各樣的絲(si) 織品從(cong) 何而來?比悠揚的胡琴聲更加令人雀躍,比美味的胡椒更加令人癡迷,產(chan) 自中原地區這些質地輕薄、手感絲(si) 滑、顏色豔麗(li) 、圖案精巧的絲(si) 織品一經流通到西域各國,便成功俘獲了西域民眾(zhong) 的心,並借此打通了中原商人與(yu) 西域各國進行貿易的通商之路。特別是漢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之後,西域各地的區域經濟納入到整個(ge) 漢朝的經濟體(ti) 係之中,西域諸國與(yu) 中原商人往來密切,交易頻繁,產(chan) 自中原地區的絲(si) 綢錦緞在西域諸國備受歡迎,並成為(wei) 王公貴族競相追逐的奢侈品。

  一聲聲清脆悅耳的駝鈴聲拂去了多少風沙裏的疲倦,一匹匹產(chan) 自大漢王朝的絲(si) 綢驚豔了多少西域諸國民眾(zhong) 的眼球?在這條逾7000公裏的長路上,在此後千年中,絲(si) 綢與(yu) 同樣產(chan) 自中原地區的瓷器一樣,成為(wei) 當時東(dong) 亞(ya) 強盛文明的象征,沿線各國王室貴族曾一度以穿著華美的絲(si) 綢、使用精致的瓷器作為(wei) 其尊貴富有身份的象征。因此,“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才能從(cong) 迢迢千裏之外的中原地區來到西域,並被生前珍愛它的墓主人帶到大漠幹燥的黃沙下,從(cong) 而能在兩(liang) 千年後現出千年不腐、精美絕倫(lun) 的真容。

  東(dong) 漢以後,同處絲(si) 綢之路南道的鄯善國吞並了精絕、且末、小宛等旁邊諸小國。根據新疆地區出土的佉盧文書(shu) 記載,鄯善國不僅(jin) 把絹、綢、錦等當作上等生活用品或商品,還將它們(men) 作為(wei) 價(jia) 值衡量標準,充當了貨幣的角色,可以用來購買(mai) 玉米、酒,以及土地、人口等,從(cong) 中可以看出鄯善國的社會(hui) 製度是奴隸製,以布匹作為(wei) 交換媒介,也從(cong) 中看出絲(si) 綢在鄯善國的重要價(jia) 值,以及鄯善國人對它的喜愛和依賴。

  《錦繡》節目最後,主角“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的影像在舞台中央出現,織錦上兩(liang) 千年前的美好祈願與(yu) 兩(liang) 千年後頓挫優(you) 美的舞步同頻共振,由千萬(wan) 條光影組成的經緯絲(si) 線交織引領,傳(chuan) 遞出中華曆史的熠熠光芒。(新利平台  文/易文文)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