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藏北,風景依舊美麗
西藏,乃至藏北在詩人與(yu) 藝術家筆下,被譽為(wei) 人類最後一塊“潔淨的土地”。但隨著旅遊業(ye) 的發展和經濟建設,這塊土地也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環境壓力。為(wei) 此,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未雨綢繆,科學籌劃,在防治環境汙染、保護生態環境、強化環境管理等方麵加大投入,取得了顯著成效。遼闊的雪域高原依然是一方人間淨土。
據《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ti) 保持穩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這是水光一色的納木錯與(yu) 綿延的念青唐古拉山景觀(唐召明2010年8月2日攝)
如今,驅車行進在藏北高原,舉(ju) 目四望,隻見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雪山和雪山腳下的遼闊草原,成群的野生動物不時從(cong) 眼前掠過。
那曲市天然草場超過6億(yi) 畝(mu) ,橫跨那曲市和阿裏地區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麵積達29.8萬(wan) 平方公裏,是目前我國麵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我國25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被譽為(wei) “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
近年來,以那曲市為(wei) 主體(ti) 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體(ti) 製機製改革,野生動物得到有史以來最嚴(yan) 格的保護,生態係統保持穩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複性增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動物140餘(yu) 種,其中被列入國家級、西藏自治區級保護的約40餘(yu) 種。
藏北在藏語裏被稱為(wei) “羌塘”。飛禽走獸(shou) 在這裏繁衍生息,為(wei) 這個(ge) 地球培育了龐大而獨特的生命種群。
這是比如縣薩普冰川下放牧的犛牛群(唐召明2014年7月10日攝)
雪山、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1993年,西藏在這裏建立了羌塘自然保護區,2000年升級為(wei)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的建立,更好地保護了野生動物,為(wei) 藏北賦予了更多的生機。保護區內(nei) 擁有平原、山地等獨特而豐(feng) 富的地形、地貌,這些不同而連綿的地形不僅(jin) 為(wei) 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的便利條件,同時也極大地豐(feng) 富了保護區的景色和可觀賞性。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級國家保護動物野犛牛(唐召明2009年攝)
盡管野生動物在藏北受到高寒缺氧自然環境的製約,種類相對較少。但是少數適應於(yu) 高寒缺氧條件的野生動物依然占據了藏北的廣大區域。就數量而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居民”中的三大家族要數藏羚羊、藏野驢和野犛牛了。截至2018年底,藏羚羊數量已增至15萬(wan) 隻以上、野犛牛數量已增至1萬(wan) 多頭、藏野驢已增至八九萬(wan) 頭。
雪豹因活動在雪山地區而得名。其皮毛長、絨厚,花紋別致。過去由於(yu) 遭到大量捕殺,數量十分稀少,現已劃為(wei)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盤羊,又稱大頭羊。它的體(ti) 重超過藏羚羊和藏原羚,大的有上百斤。由於(yu) 肥胖,爬山履險的本領雖比不上岩羊,但它有很好的聽覺、嗅覺和好的眼力。目前,數量稀少的西藏盤羊已劃為(wei)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喜馬拉雅旱獺體(ti) 長50~60 厘米,體(ti) 重 7~9 公斤。它們(men) 具有冬眠的習(xi) 性,春季出洞後白天活動,能直立靜止1小時以上曬太陽。到夏季十分活躍,經常相互追逐嬉戲。其主要食物是草本植物。同時,它們(men) 又是狼、棕熊等食肉動物的重要食源,在藏北的動物食物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兔猻體(ti) 形大小似家貓,重約3~4公斤。它的毛皮華麗(li) 、美觀,是草原鼠害的主要天敵。
藏狐,通體(ti) 色彩較鮮豔,頭、耳、背呈現黃色或黃棕色。它性機警,但在遠離人類的藏北深處,並不十分怕人。2001年,我隨藏北無人區科考團在考察時發現,當我走近離它隻有幾十米時才一溜煙逃跑,還不斷回頭凝望。
這是棲息在羌塘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唐召明2014年7月17日攝)
目前,藏北屬於(yu)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野犛牛、藏羚羊、藏野驢、雪豹、西藏盤羊、黑頸鶴、金雕等;屬於(yu)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藏原羚、岩羊、猞猁、兔猻、棕熊、荒漠貓、藏雪雞、紅隼、藏狐等。其它常見動物有:高原兔、西藏毛腿沙雞、岩鴿、藏雀、長嘴百靈、斑頭雁、灰沙燕、紅嘴山鴉、棕頭鷗、赤麻鴨、秋沙鴨等。
這是棲息在申紮縣濕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唐召明2006年攝)
那曲市雙湖縣位於(yu)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海拔最高縣。這裏空氣含氧量隻有平原地區的一半,每年8級以上大風天數200天以上……
2021年,西藏基層幹部赴京參觀學習(xi) 班學員、雙湖縣嘎措鄉(xiang) 野生動物管護員江村洛珠告訴我說:“我們(men) 的工作通常都是巡邏和記錄。”接著又說,“每次巡邏我們(men) 都會(hui) 對沿途遇到的藏羚羊、藏原羚、狼、棕熊等野生動物的數量、種群、性別進行分類和記錄,以便更好地監測野生動物數量的變化情況。”
西藏近年來開始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ti) 製機製改革試點工作。據了解,目前自然保護區內(nei) 共有73個(ge) 管理站、780名管護員。
“我已經多次看到雪豹,而過去很少見到過。”那曲市雙湖縣多瑪鄉(xiang) 牧民嘎瑪說。
這是藏北西部“小江南”的那曲地區(現那曲市)尼瑪縣文部鄉(xiang) 美麗(li) 景觀(唐召明2001年攝)
20世紀70年代,隨著藏北南部人口及家畜數量的快速增長,申紮縣等牧民群眾(zhong) 向藏北腹地的無人區進行了搬遷。
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加強,如何處理好日益增長的野生動物與(yu) 草場、人類三者之間的矛盾呢?
數據顯示,1990年以來,藏北草原87%的家庭經曆過人與(yu) 野生動物的衝(chong) 突,其中包括雪豹、棕熊等野生動物對人類日常生活的“發難”,以及日益凸顯的草畜矛盾。
為(wei) 破解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難題,讓部分牧民到海拔較低的地方過上更舒適的生活,給野生動物騰出“家園”,2018年,西藏開始實施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
“這裏原來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我們(men) 搬遷隻是把這片土地又還給了它們(men) 。”牧民嘎瑪說,他們(men) 一家2022年從(cong) 那曲市雙湖縣多瑪鄉(xiang) 搬遷到新家園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安置點。
人退草進。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資源保護體(ti) 係逐漸形成,西藏全區8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和典型生態係統得到有效保護。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動物,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活動空間。
這是美麗(li) 的班戈縣草原(唐召明2001年攝)
30多年來,我數次來到藏北草原采訪看到,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樣性、自然性等特點外,還具有超強的感染力。那是因為(wei) 人們(men) 來到這裏,總會(hui) 被這片遼闊壯美的風景所感染、所打動、所難忘!(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坐上火車去拉薩
“坐上了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這幾天,我心中常常回蕩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