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從昔日調研日記看今朝新變化

發布時間: 2023-09-12 11:03:00 來源: 新利平台

  今年那曲“撤地設市”已經5年了。不久前,我與(yu)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老西藏一同乘火車回“家”看看,共圓夢想。列車到達那曲站,看到我國最年輕、麵積最大地級市的那曲高樓林立,一片繁榮景象,不由得想起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前任會(hui) 長、原國務院西藏經濟工作谘詢組駐藏組範小建39年前在這裏調研時的情景,因為(wei) 他的調研日記真實地描繪了這裏曾發生的曆史性變化。

  時間追溯到1984年,中央召開了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為(wei) 落實會(hui) 議精神,中央決(jue) 定成立國務院西藏經濟工作谘詢組,協助西藏完善相關(guan) 政策,促進“43項工程”的落實。谘詢組下設一個(ge) 駐藏工作組,以協助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落實相關(guan) 工作。


43項工程之一的那曲地區(現那曲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唐召明1987年攝)

  “43項工程”亦稱“鑰匙工程”,是指為(wei)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由北京、天津、上海、山東(dong) 、福建、四川、浙江和江蘇等9個(ge) 省市所援建西藏的43項工程。這項工程包括能源交通、商業(ye) 旅遊、文教體(ti) 育、醫療衛生和市政公用等方麵的基礎性設施,其中20項修建在拉薩,其餘(yu) 分布在那曲、日喀則、山南、昌都和阿裏5個(ge) 地區,工程總建築麵積近25萬(wan) 平方米,總耗資4.77億(yi) 元。全部工程於(yu) 1984年初啟動。

  1984年7月18日,範小建和石萬(wan) 鵬兩(liang) 人一組開始對那曲地區(現那曲市)索縣、巴青、聶榮、安多等縣進行包括“43項工程”在內(nei) 的考察調研。

  原國務院西藏經濟工作谘詢組駐藏組範小建(右一)與(yu) 本組人員趙清政、石萬(wan) 鵬、齊曉魯、府培生、冉令申(從(cong) 左至右)在拉薩布達拉宮前合影留念(範小建提供,1984年6月攝)

  範小建在日記中這樣寫(xie) 道:在那曲了解了43項工程進展情況,包括那曲飯店、醫院、風能電站和群藝館等。工程進度問題不大,隻是預算要大大突破,原定是1070萬(wan) 元,現在估計要1700萬(wan) 元。

  那曲到處都在搞施工,像個(ge) 大工地。從(cong) 住所到食堂的路上,有一片低窪的水坑,有一個(ge) 廁所。地委食堂每天2.60元的夥(huo) 食標準,不算貴。

西藏那曲地區(現那曲市)嘉黎縣中學外景(唐召明1997年攝)

  那曲地區40萬(wan) 平方公裏,折6億(yi) 畝(mu) ,占國土麵積4.1%。那曲人口23萬(wan) ,每平方公裏隻有0.5人。小學生2700人,占總人口的1.17%,五年級學生的義(yi) 務教育普及率隻有2%。

  我們(men) 還去看了一所公社小學。從(cong) 小學老師窮培處了解到,當地有學齡兒(er) 童200多人,但入學率不到10%。在校生最多24人,平常14人,少時7、8人,我們(men) 看到隻有7人。老師強烈反映,要求提高入學率,否則不想辦了……為(wei) 了鼓勵學生入學,根據學生上學離家遠近,分別給予2、4、6元的補助,但效果依然有限。

  ……

  8月1日從(cong) 巴青返回那曲,8月2日又到聶榮縣。當時那曲的公路就是這樣,從(cong) 地區到各縣,沒有網狀的公路布局,向一個(ge) 方向走出去,若要改變方向,必須再回到地區,沒有捷徑。


西藏那曲地區(現那曲市)聶榮縣城舊貌(唐召明1988年攝)

  就當時的艱苦條件,範小建還寫(xie) 道,“聶榮縣海拔4600米,風很大,很冷。每天早晨屋子外麵有水的地方都凍著一層厚厚的冰。草原上的霜,一直到中午才能化淨,到上午十點來鍾,看上去還是一片白花花的。白天,時常是冰雪交加,我們(men) 穿著毛衣、毛褲,又穿上棉大衣也還是覺得不行,隻好在屋子裏生起爐火,把牛糞火燒得旺旺的,屋裏才有點暖和氣兒(er) 。

  所謂縣城,在牧區也就是那麽(me) 十幾間房子,中間一條馬路,也全是土路,路兩(liang) 邊有幾排房子,少的兩(liang) 三排,多的五六排,像點樣的搞個(ge) 小院,有個(ge) 東(dong) 西廂房什麽(me) 的。除了機關(guan) ,再就是商店和學校,都小得可憐。連居民都沒有幾戶,基本上就是幹部和幹部家屬。我們(men) 到縣城那天,既無房子住,又無飯吃,幸好帶路的同誌遇到一個(ge) 熟人,在這人家裏吃了頓飯,才算安頓了。這裏沒有大電網的電,隻有一台40千瓦的發電機,還沒人會(hui) 用,隻好放在那裏睡大覺。到晚上,一片黑暗,要寫(xie) 東(dong) 西,隻能是在白天……”

  在日記裏還有一段感人故事,“我們(men) 本想直接去巴青……因前麵還有塌方,隻好返回索縣。在索縣,看到一些有趣的事兒(er) 。有一位叫阿拉窮培的農(nong) 民開了一個(ge) 小商店。‘阿拉’在藏語裏麵是‘酒’的意思,即這位農(nong) 民過去是個(ge) ‘酒鬼’。放寬政策之後,他提出想開個(ge) 小飯店,縣上就支持他,貸給他1000元的款,又讓出路邊一間馬棚,作為(wei) 營業(ye) 的門市。阿拉窮培非常聰明,他利用這個(ge) 飯店不但經營各種飯食,還兼賣百貨,又雇了人加工黑白鐵進行銷售。‘阿拉’服務態度極好。我們(men) 去他店中參觀,正有三個(ge) 甘肅天水的青年小商販在他店中就餐。‘阿拉’不但免費提供茶水、小菜,而且當菜不夠吃時還免費添菜,招待顧客極熱情,就像是深圳酒家中殷勤的服務員,生怕顧客有什麽(me) 不滿意之處。在如此偏僻、落後的高原山區,竟有這樣善於(yu) 經營、會(hui) 搞服務的藏族群眾(zhong) ,真是太少見了!此人未見過什麽(me) 大世麵,也從(cong) 未做過生意,如此精明,真是難得。我了解了一下,他一個(ge) 月就賺了將近1000元(這個(ge) 店是三戶聯營,阿拉窮培是店主,三戶平均,每人可得300元)。他們(men) 準備還了貸款再分配。店的名字用漢藏兩(liang) 種文字寫(xie) 著‘為(wei) 您服務店’。”

  時任農(nong) 業(ye) 部副部長範小建(左二)在隨慶祝西藏自治區和平解放五十周年代表團再次回到西藏時,與(yu) 代表團其他成員一同在藏族群眾(zhong) 家中做客,了解生產(chan) 和生活情況(範小建提供照片,2001年9月攝)

  今年70歲,曾前後兩(liang) 次在西藏任職的範小建,與(yu) 西藏有著不解之緣。1976年,他大學畢業(ye) 後進藏,在昌都計委工作。

  1979年範小建調離西藏。1984年,範小建又第二次進藏,先後在國務院西藏經濟工作谘詢組駐藏組工作,曾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經濟體(ti) 製改革辦公室主任。1987年離開西藏。2000年,範小建擔任農(nong) 業(ye) 部副部長,2007年擔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黨(dang) 組書(shu) 記等職,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範小建對西藏,對藏北草原充滿了無限感情。在西藏多年的調研中,他發現農(nong) 牧區80%以上的生活能源要靠燒牛糞,而撿牛糞又是一項繁重的體(ti) 力勞動。

  於(yu) 是,時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會(hui) 長範小建從(cong) 2017年起,便把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新研製的高原撿拾車作為(wei) 協會(hui) 的科技推廣項目,把一輛輛既可以撿拾牛糞,又可用作運輸小推車的高原撿拾車免費發放到海拔最高、條件最為(wei) 艱苦的那曲地區,親(qin) 手送到牧民群眾(zhong) 手中。

  也就從(cong) 那時起,我作為(wei)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的一名誌願者,跟隨範小建所率領的誌願者隊伍先後來到比如縣、班戈縣、申紮縣、聶榮縣、尼瑪縣、雙湖縣等地,向牧民群眾(zhong) 發放了約2000台高原撿拾車,也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摯愛情懷。

  2018年,高原撿拾車赴藏誌願者服務團隊在結束了班戈、申紮和尼瑪縣發放高原撿拾車後準備返京,而此時的範小建卻不顧“高反”,奔向了被稱為(wei) 人類“生命禁區”的雙湖縣進行調研,安排來年發放高原撿拾車相關(guan) 工作。

  範小建常說,“高原撿拾車看似一件小事,但是意義(yi) 卻很大。青藏高原牧區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既要有青藏鐵路這樣的大項目,也要有牛糞撿拾車這樣的‘繡花功夫’。”

  回到北京,他感佩這裏的變化,撰文在《新利平台》發表了“全國最年輕、全世界海拔最高縣城的改革印記”一稿,來介紹雙湖縣從(cong) 無人到有人的曆史變遷,“為(wei) 了擴展生存空間,1974年,原生活在那曲申紮縣一帶的部分牧民,大膽地向北部遷徙,來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無人區,來到羌塘草原的腹心地帶。

  經過40多年的發展,這裏已經發展到6鄉(xiang) 1鎮,31個(ge) 行政村,牧業(ye) 人口達1.25萬(wan) 人,草場麵積11000多萬(wan) 畝(mu) ,牲畜存欄43.5萬(wan) 頭(隻)……”

  當然,隨著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的需要,如今的雙湖又實施了大規模的高海拔移民搬遷,雙湖的牧民群眾(zhong) 正欣喜地迎接全麵小康的新生活。

  範小建說,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全國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持下,西藏乃至藏北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社會(hui) 進步、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深感振奮!


藏北首府那曲鎮新貌(唐召明2014年4月9日攝)

  比如,“十三五”期間,那曲市通車裏程已達到2.6萬(wan) 公裏,鄉(xiang) 鎮、建製村平均通暢率分別為(wei) 100%(含在建)和67.49%,初步形成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節點、建製村為(wei) 網點的農(nong) 村公路交通網,“三縱、四橫、四通道”的公路交通網框架已基本形成。

  西藏那曲地區那曲縣(現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men) 在進行跳繩比賽(唐召明2016年10月5日攝)

  “十三五”以來,那曲市教育事業(ye) 得到迅速發展,小學適齡兒(er) 童、初中、高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86%、103.14%、75.2%。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職業(ye) 教育、特殊教育的教育體(ti) 係全麵形成……

  可以說,我們(men) 見證了西藏“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變化。我們(men) 完全有理由相信,西藏乃至藏北草原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加輝煌燦爛。(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