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聚焦南迦巴瓦論壇:西藏積極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發布時間:2023-09-16 01:47: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生態環境保護,既是“國之大者”,也與(yu) 每個(ge) 人息息相關(guan)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係列開創性工作,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今後五年是美麗(li) 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把建設美麗(li) 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突出位置”。在剛剛閉幕的首屆“南迦巴瓦—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hui) 副主任、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院士做了《建設美麗(li) 中國的西藏樣板,打造國際生態文明新高地》的主旨報告,對建設美麗(li) 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過程中取得的成效進行了介紹。


圖為(wei) 王金南院士作主旨報告 攝影:趙振宇

  2020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中強調,“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事關(guan) 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要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2021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正式實施。2021年11月27日,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決(jue) 定: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西藏正式開啟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

  王金南院士在介紹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定位時說:“西藏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西藏最大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責任在生態、最大潛力在生態、最大貢獻在生態。西藏作為(wei) 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西藏作為(wei) ‘地球第三極’的核心,對我國與(yu) 東(dong) 亞(ya) 地區地理環境格局產(chan) 生深刻影響;西藏作為(wei) ‘亞(ya) 洲水塔’,催生了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西藏作為(wei) 現存的三大潔淨區之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先天優(you) 勢;西藏是生態文化的實踐典範,具有引領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全球示範意義(yi) 。正因如此,我們(men) 要把西藏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定位為(wei) 貫徹國家生態安全戰略的標杆、堅持綠色低碳引領發展的樣板、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典範。”


圖為(wei) 216國道先遣鄉(xiang) 至改則縣沿途美景 攝影:王佳豪

  西藏在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過程中,取得了一係列成效: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更足。截至2023年6月底,西藏自治區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98.6%,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wei) 100%,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水體(ti) 比例保持100%,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2%以上。

  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更嚴(yan) 。有序推進督察整改,嚴(yan) 格生態環境執法,實施珠峰、納木錯、羊湖、格拉丹東(dong) 、雅江源、怒江源生態、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川藏鐵路、雅江下遊水電開發等典型區域和重大工程環境質量監測。


圖為(wei)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措勤縣東(dong) 北部的紮日南木錯 攝影:王佳豪

  生態文明示範帶動作用明顯。拉薩等5個(ge) 地(市)、林芝市巴宜區等9個(ge) 縣(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山南市隆子縣、柳梧達東(dong) 村、林芝市巴宜區3個(ge) 縣(區)成功創建國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累計命名自治區級生態縣(區)22個(ge) 、生態鄉(xiang) 鎮269個(ge) 、生態村3087個(ge) ;開展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選工作,2個(ge) 市、4個(ge) 縣納入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推薦名單,3個(ge) 縣 1個(ge) 鎮納入第七批“兩(liang) 山”基地推薦名單。  

  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大力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開展森林、草原、河湖、濕地、荒漠等生態係統保護與(yu) 修複;全區森林麵積和蓄積量實現“雙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7%;66%的天然溫地得到有效保護。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西藏沙化地麵積較前期減少62.25萬(wan) 公頃;全區50%以上的國麵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麵積占全區國土麵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圖為(wei)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劄達縣的古格王朝遺址 攝影:次旦拉姆

  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機製更完備。構建了“條例為(wei) 保障、規劃為(wei) 藍本、意見為(wei) 指導、方案為(wei) 路徑”的高地創建“四梁八柱”;印發實施 《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年)》,製定出台5年實施意見和年度工作方案;深入實施 《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頒布《拉薩南北山綠化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出台《“十四五〞國土空間生態修複規劃》 等10個(ge) 專(zhuan) 項規劃,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加強草原保護修複的實施意見》 等24個(ge) 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健全生態文明高地創建政策支撐體(ti) 係。


圖為(wei)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措勤縣達雄鄉(xiang) 境內(nei) 的達瓦錯 攝影:王佳豪

  王金南院士表示,圍繞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戰略定位,西藏自治區正在推進改革創新、落實重大項目、強化政策保障,把西藏建設成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2025年,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將取得重大進展;2035年,生態文明高地將基本建成。(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