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西藏那曲“中國旅遊日”音樂(le) 美食嘉年華啟動了。獲此消息,我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它不禁讓我想起20多年前參與(yu) 藏北旅遊資源考察時的往事,更重要的是當年許多設想變成了現實。
8000萬(wan) 年前的印度板塊構造運動,造就了脫離海洋成為(wei) 陸地的藏北高原。同時,這片陸地又匯集了高原最奇美的自然景觀。
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人員在對尼瑪縣榮瑪鄉(xiang) 加林山岩畫進行科考(唐召明2001年攝)
1998年11月2日,我跟隨由西藏地礦、測繪、旅遊等單位18名藏漢族專(zhuan) 家所組成的探越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先遣隊離開拉薩,經那曲地區(現那曲市)申紮、尼瑪、雙湖、班戈等縣(區),曆經一個(ge) 多月時間,考察了藏北西部的水草、地質礦產(chan) 、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特別是考察和規劃設置了旅遊景點,以及實地測量了各景點間的路線裏程,這為(wei) 日後那曲地區旅遊業(ye) 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藏北高原寒光閃爍的冰山,一望無垠的雪原,蔚藍的天空,綠色的草地,凶猛的野犛牛,奔馳的藏野驢和藏羚羊,鳥島、冰川、溫泉、湖泊……一直是國內(nei) 外眾(zhong) 多遊客心之向往的地方。
美麗(li) 的藏北高原首府那曲鎮景觀(唐召明2014年4月8日攝)
這次由西藏旅遊部門派專(zhuan) 家參與(yu) 的科考活動結束後,那曲地區組建了旅遊總公司,並進行了那曲至班戈、申紮、尼瑪、雙湖“一線五點”的旅遊開發工作,那曲飯店作為(wei) 涉外定點飯店,不斷完善服務設施和條件,使前來藏北旅遊的國內(nei) 外客人逐年增多,並興(xing) 起一股旅遊熱浪。
藏北,藏語稱為(wei) “羌塘”,主要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境內(nei) 。那曲一名,則源於(yu) 怒江上遊的那曲河,舊時翻譯為(wei) “黑河”。
那曲市總麵積43萬(wan) 平方公裏,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都在那曲境內(nei) ,構成了“世界屋脊之屋脊”最壯美的景觀帶。
說起科學考察,不得不提及藏北高原星羅棋布的湖泊。那一個(ge) 個(ge) 湖泊,由於(yu) 礦物質含量和湖水深淺的不同,在陽光照射下,如同那一顆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七彩寶石撒落在了遼闊的草原上。
在眾(zhong) 多湖泊裏,海拔4522米、麵積54平方公裏的班戈錯被人們(men) 稱為(wei) “死海”。
被稱為(wei) “死海”的班戈錯,是一座含有硼砂等豐(feng) 富礦藏的鹽湖(唐召明2009年攝)
班戈錯由三個(ge) 湖泊組成,沒有出口,完全依靠水汽蒸發來維持水係平衡。由於(yu) 流入的水量,遠遠不及蒸發的水量,致使它的湖麵逐漸縮小,湖麵濃度逐年增加。湖內(nei) 大量的鹽類沉積物,使該湖的鹽化度非常高,成為(wei) 藏北高原名副其實的“死海”。
不過,這座“死海”裏儲(chu) 藏著極為(wei) 豐(feng) 富的硼砂資源。20世紀50年代大規模開發時,曾為(wei) 國家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納木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湖麵海拔4718米,為(wei) 拉薩市當雄縣和那曲市班戈縣的界湖。
納木錯是在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期凹陷中形成的,當時湖麵比現在大一倍以上。由於(yu) 後期氣候的變化,湖水退縮,現麵積為(wei) 1940平方公裏。
位於(yu) 班戈縣納木錯北岸的“聖象天門”景觀。遠處是綿延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唐召明2012年8月4日攝)
很多年以前,位於(yu) 當雄縣的納木錯南岸已經是最熱門的旅遊景區。而位於(yu) 那曲市班戈縣的納木錯北岸,則由於(yu) 過去交通不便和距離較遠等原因,恰多朗卡島上的“聖象天門”等美麗(li) 景觀,仍屬於(yu) 一個(ge) 深藏閨中的旅遊處女地。
在納木錯以北300多公裏處的安多縣錯那湖,同樣小有名氣。“錯那”在藏語裏是黑色湖泊的意思,也許是因為(wei) 湖水碧綠的深邃,也許是這湖水藍得讓人產(chan) 生了錯覺,才會(hui) 有這樣的稱謂。
海拔4800米的錯那湖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清冽的高原之風,讓錯那湖的湖水泛起層層漣漪,在陽光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尤其是午後炙熱的陽光,把錯那湖渲染成從(cong) 湛藍到墨綠不同的色塊時,猶如一幅幅美麗(li) 的畫卷,故又有了“七彩神湖”的美譽。
“天路”列車在通過錯那湖時,旅客們(men) 紛紛用手機拍攝美景(唐召明2012年8月12日攝)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未通車前,錯那湖並不為(wei) 人們(men) 所熟知。青藏鐵路通車後,錯那湖一下子變成青藏鐵路沿線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是因為(wei) 青藏鐵路有40多公裏是沿著錯那湖邊經過,最近處隻有十多米,火車幾乎是淌水而過。一直以來的沉寂,隨著火車轟鳴而生機盎然,更加充滿活力。
錯那湖還是鳥類的樂(le) 園,也是孕育江河的地方。滾滾的怒江水就是從(cong) 這裏開始,一路向南流淌。錯那湖是怒江的上源,其湖水來自唐古拉山脈中段冰雪融化後所匯成的溪流,經過綿延山川匯集到錯那湖,經過一番厚積薄發奔湧而去成為(wei) 怒江。
怒江從(cong) 藏北高原走來,像一條巨大的蛟龍,一路穿越峻嶺,走進青藏高原深處,然後流入雲(yun) 南,出國境到緬甸,被稱為(wei) 薩爾溫江。
藏北高原約有大小湖泊數百個(ge) ,如果算大大小小的瀦水湖,則數以幾千計。藏北湖泊總麵積為(wei) 21400多平方公裏,約占西藏湖泊總麵積的80%以上,是西藏名副其實的湖泊最大地區。
如果說荒原是藏北高原的底色,湖泊是它的點綴,那麽(me) 冰川就是它的畫龍點睛之筆。
在雙湖縣以北的普若崗日冰川,是除了南極和北極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冰川。
在雙湖縣境內(nei) 的普若崗日冰川,遊客們(men) 在拍照遊覽(唐召明2009年8月1日攝)
普若崗日冰川麵積為(wei) 422平方公裏,冰層厚度最高可達200多米。其冰川向四周山穀放射,溢出50多條長短不一的冰舌,最低海拔5350米,最高海拔達6800多米。
更為(wei) 神奇的是在冰川的外圍,極為(wei) 罕見地分布著許多湖泊和沙漠。冰川、湖泊、沙漠這三種難以並存的地理現象,在這裏卻和諧相處,成為(wei) 世界上極為(wei) 罕見的自然景觀。
如果說,青藏高原還有哪座大山能夠與(yu) 昆侖(lun) 山和珠穆朗瑪峰相媲美的話,那就是唐古拉山了。
在風雪彌漫的唐古拉山上,一輛汽車正在通過山口(唐召明1991年攝)
唐古拉山脈主體(ti) 部分位於(yu) 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和聶榮縣境內(nei) ,平均海拔5200米。唐古拉山是長江和怒江的分水嶺,是藏北內(nei) 陸水係與(yu) 外流水係的分水嶺,也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係的分水嶺。唐古拉山脈周圍常年不化的雪峰和冰川成為(wei) 怒江、瀾滄江和長江等主要江河之源。
位於(yu) 那曲東(dong) 北部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dong) 海拔6621米,是一座高聳入雲(yun) 的巨大冰川,是長江的發源地。它孕育出了中華大地的偉(wei) 大文明和燦爛文化,也造就了中華大地無數錦繡山川。
此外,藏北高原最高的山是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在藏北牧人眼裏,這裏的萬(wan) 事萬(wan) 物都有著自己的靈魂和故事。如許多雪山和湖泊被藏北牧人神話後,成為(wei) 當地一種豐(feng) 富的民間文化而廣為(wei) 傳(chuan) 誦。
在藏北高原眾(zhong) 多山峰中,桑丹康桑雪山較為(wei) 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位於(yu) 那曲縣(現色尼區)境內(nei) ,海拔6590米。在宗教上被相應尊為(wei) 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依附於(yu) 此山的神叫“夜叉崗布桑布”,稱為(wei) 保護神,周圍的眾(zhong) 多峰巒和湖泊都是她的侍從(cong) 。
尼瑪縣境內(nei) 的達果雪山,傳(chuan) 說是古象雄諸神的聚集處,也是象雄地三百六十座山峰的主脈,達果雪山下的當惹雍錯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
被稱為(wei) “神山聖湖”的達果雪山和當惹雍錯(唐召明2014年攝)
海拔6621米的達果雪山,山勢巍峨雄偉(wei) ,千姿百態。峰頂銀色的冰雪閃著光芒直插雲(yun) 端,四麵有7座山峰如7位勇士坐落於(yu) 主峰周圍,人稱七兄弟。達果雪山和當惹雍錯,尊稱為(wei) 神山聖湖。
在藏北東(dong) 部各縣的群山峻嶺中,還分布著許多奇特的天然溶洞。最神奇的是巴青縣的麥莫溶洞,人稱“仙女秘室”。洞內(nei) 有天然形成的石梯,洞口左右各立一人高的石柱,如兩(liang) 位守門的衛士。洞口不遠處有石頭壘起的祭台,洞口的上方有一個(ge) 天然的白色藏文“阿”字。洞口還有一天然石獅,進洞後有許多小岩洞,洞內(nei) 掛滿下垂的冰柱,“滴噠、滴噠”的水珠滴聲在洞中格外清脆悅耳,各種冰塊千姿百態,景象萬(wan) 千。
無獨有偶。在藏北西部班戈縣保吉鄉(xiang) 也有一個(ge) 有名的溶洞,它名叫娘日貢東(dong) 。
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人員在班戈縣娘日貢東(dong) 溶洞進行科考(唐召明2001年攝)
娘日貢東(dong) 溶洞海拔4800米,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溶洞。那些看似平常的一座座山包,中間卻大有乾坤:由於(yu) 構成山體(ti) 的石灰岩受地下水的溶蝕,而形成一個(ge) 個(ge) 溶洞。大的溶洞連通成串,構成了成串的地下廊道和大廳。
其中的天門洞結構最為(wei) 複雜。它最大的溶洞廳為(wei) 1700多平方米,溶洞頂上全是鍾乳石。靠近角落的地方是石筍和石柱,樣子千奇百怪。有的如寶塔,有的像比薩斜塔,有的似觀音菩薩……
來過藏北高原的人,總喜歡用“壯美“來形容所見到的景致。這種景致可能是山、是水,也可能是奔跑和飛翔在遼闊草原上的珍禽異獸(shou) 。
在藏北西部29.8萬(wan) 平方公裏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許多地方見不到人煙,空曠、遼遠、幽靜的環境,使它成為(wei) 迄今地球上尚存的極少數幾塊自然生態保持完好的大陸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動物園。
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悠閑漫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唐召明2019年9月20日攝)
獨特、封閉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一個(ge) 野生動物的天堂。飛禽走獸(shou) 在這個(ge) 沒有人為(wei) 騷擾和破壞的世界裏繁衍生息,為(wei) 這個(ge) 地球培育了龐大而獨特的生命種群。這裏僅(jin) 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野生動物就達30多種,其中首推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和黑頸鶴等珍禽異獸(shou) 。
藏北高原,蘊藏著大自然的無數美景和奧秘,生活在這裏的50萬(wan) 勤勞智慧的藏北兒(er) 女,更是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文化。藏北是歌舞的海洋,人人能歌善舞;藏北是藏族民間傳(chuan) 說的故鄉(xiang) ,一部宏大的格薩爾英雄史詩,生生不息代代傳(chuan) 唱……所有這一切,構成了藏北高原極為(wei) 豐(feng) 富的旅遊人文景觀。
令人十分欣喜的是,那曲市近年來緊緊圍繞“行、遊、住、食、購、娛”6大旅遊要素,以項目為(wei) 載體(ti)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綜合服務功能,提高接待能力,讓遊客進得來、住得下,玩得好,走得了。
“十三五”期間,那曲市還投資建設和完善了嘉黎縣的獨俊大峽穀、比如縣的薩普冰川、尼瑪縣的文部南村、班戈縣的聖象天門、索縣的穹雄溝,以及109、317國道沿線的旅遊基礎設施,大幅度完善重點旅遊景區(點)及線路硬件設施,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
目前,擁有眾(zhong) 多世界一流和獨一無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藏北高原,正在持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我們(men) 相信,藏北高原生態旅遊業(ye) 將會(hui) 迎來燦爛的明天,也將會(hui) 成為(wei) 雪域高原最具魅力的旅遊地而大展風采!(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