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1月30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西藏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成立的有關(guan) 情況。
新聞發言人介紹,自2022年1月1日行政複議職責集中整合至今,西藏自治區已成立行政複議谘詢委員會(hui) 75個(ge) ,其中自治區1個(ge) ,地(市)7個(ge) 、縣(區、市)67個(ge) 。
目前,西藏有行政複議谘詢委員會(hui) 和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兩(liang) 種類型,已成立的75個(ge) 都是行政複議谘詢委員會(hui) ,其中有6個(ge) 縣(區)還同時成立了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
據統計,西藏自治區司法廳(局)長擔任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主任的有34個(ge) (其中自治區1個(ge) 、地市6個(ge) 、縣區27個(ge) )、政府副市長擔任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主任的有1個(ge) ;縣(區)長擔任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主任的有9個(ge) ;副縣(區)長擔任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主任的有31個(ge) 。
各級行政複議谘詢委員會(hui) 充分吸收了專(zhuan) 家、學者、律師等專(zhuan) 業(ye) 人才加入,從(cong) 而讓行政複議決(jue) 定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具備更可靠的智力支撐。已聘委員中,政府相關(guan) 部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平均占比36.4%、高校法學專(zhuan) 家學者和律所律師等專(zhuan) 業(ye) 人士平均占比48.8%。
行政複議體(ti) 製改革後,西藏行政複議案件數量同比大幅增加,2022年西藏各級行政複議機關(guan) 共收到行政複議申請132件,受理122件,辦結122件,與(yu) 改革前2021年全年受理辦結的76件相比,增加46件,增長60.5%;2023年1月至10月,西藏各級行政複議機關(guan) 共收到行政複議申請197件,其中受理152件、辦結139件,案件受理數量與(yu) 2022年全年受理數量相比,多出30件,增長24.6%。
據統計,在西藏行政複議體(ti) 製改革至今已辦結的261件行政複議案件中,屬於(yu) 重大、疑難、複雜和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案件且應當提交行政複議谘詢委員會(hui) 進行谘詢的行政複議案件共21件,主要涉及礦產(chan) 資源開發、林草地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工傷(shang) 認定、工程建設等領域。對這些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相關(guan) 行政複議機構通過書(shu) 麵谘詢、召開案件谘詢會(hui) 等方式谘詢了行政複議谘詢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的意見,專(zhuan) 家委員所提意見也基本得到采納。從(cong) 後續行政複議結案效果看,在已聽取專(zhuan) 家委員意見的這21件案件中,多數案件都得到了實質性化解。
新聞發言人表示,行政複議機構在審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時,通過借力並積極發揮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的“外腦”作用,及時理清涉案法律關(guan) 係,解決(jue) 審理中的具體(ti) 法律適用問題,促進了案件公平公正審理,維護了行政複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行政複議機構通過邀請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委員參與(yu) 有關(guan) 行政複議案件的谘詢、調解、聽證、論證、集體(ti) 討論以及行政複議典型案例評析、類案指導等工作,有效幫助行政複議人員查明了案件事實,促進了案件高效辦理,實現了定紛止爭(zheng) 、案結事了。同時,行政複議機關(guan) 將谘詢意見作為(wei) 行政複議決(jue) 定的重要參考依據,積極采納正確合理的谘詢意見,提高了行政複議案件辦理的質量,促進了行政糾紛實質性化解。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委員積極參與(yu) 並提供高質量的谘詢意見,有利於(yu) 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對行政複議的信任度,增強行政複議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從(cong) 而引導更多群眾(zhong) 主動選擇行政複議渠道解決(jue) 行政爭(zheng) 議。同時,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對行政複議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共性問題研究提出意見,有利於(yu) 不斷完善行政複議製度,加強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提升行政複議隊伍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水平,從(cong) 而促進行政複議工作高質量發展。
此外,新聞發言人還介紹,為(wei) 保障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作用發揮,西藏自治區司法廳將根據新修訂行政複議法規定,按照司法部行政複議與(yu) 應訴局要求,下一步將著力做好:組織召開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會(hui) 議、調整優(you) 化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完善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工作製度、共建共用行政複議委員會(hui) 、充分聽取谘詢意見、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等方麵工作。(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