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今年新疆的雪下得較晚,沒有以往冬季的銀裝素裹,反倒是暖陽平添了幾絲(si) 暖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庫木庫薩爾鄉(xiang) ,道中華邊疆行走訪團深入刀郎畫鄉(xiang) ,沉浸式體(ti) 驗那裏農(nong) 民的生活。
來到作畫區域,首先吸引記者注意的便是身穿黑衣、頭戴灰帽的西爾艾力·艾買(mai) 提老人。在雪白的畫布前,老人用藍色和墨色顏料深淺描繪,勾勒出我們(men) 最熟悉的麵孔。他向我們(men) 介紹說:“我畫的是我們(men) 偉(wei) 大的毛主席年輕時候。沒有毛主席,我們(men) 中國人的生活不是這個(ge) 樣子的,我很感恩他。我畫毛主席就是想讓更多人看見,讓他的故事得到更好的緬懷。”
圖為(wei) 正在繪製毛主席畫像的西爾艾力·艾買(mai) 提 攝影:王妍丹
“繪製不同時期的毛主席畫像是我最專(zhuan) 注研究的事情。我家裏還有爺爺收藏的毛主席徽章、掛像。爺爺他們(men) 都是最普通的農(nong) 民,新中國成立以後從(cong) 農(nong) 村搬進城市過上了好日子。雖然他們(men) 走得早,但是這些物品都是他們(men) 作為(wei) 遺產(chan) 留給我們(men) 的,叮囑過我們(men) 要好好珍藏。”西爾艾力·艾買(mai) 提堅定地說道,並且通過手機照片給記者翻看家裏收藏的一些珍貴物件。
圖為(wei) 西爾艾力·艾買(mai) 提的爺爺保存下來的書(shu) 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聽到西爾艾力·艾買(mai) 提講祖輩關(guan) 於(yu) 毛主席的記憶,農(nong) 民畫家米那瓦爾·木台力甫也為(wei) 大家分享她祖輩的故事。“那時候的巴依老爺很壞,我的奶奶和爺爺在農(nong) 村的日子特別艱難,窮得連飯也吃不上。爺爺家以前是沒有土地的,解放之後,爺爺分到了二十畝(mu) 土地,他好高興(xing) 啊,他們(men) 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上了麥子。”說到新舊對比之時,米那瓦爾·木台力甫的眼淚流了下來,她哽咽著繼續說:“過上好日子後,爺爺奶奶聽說了庫爾班·土魯木大叔的故事,他們(men) 也很想去北京見毛主席,但他們(men) 那時候不知道怎麽(me) 去。他們(men) 很珍惜地保存著毛主席徽章。”
圖為(wei) 正在動情講述爺爺奶奶故事的米那瓦爾·木台力甫 攝影:王妍丹
一路前行,在喀什地區澤普縣的布依魯克塔吉克風情小鎮,美輪美奐的獨棟小院是小鎮居民區的特色,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溫馨舒適。好客的塔吉克族老人巴哈爾古麗(li) ·熱紮熱情地邀請走訪團一行前往家裏做客。穿過小院,一進客廳就看見門廳上方懸掛著的毛主席畫像。當所有人落座後,鷹笛聲響起,身穿塔吉克民族服飾的人們(men) 開始翩翩起舞,充滿了載歌載舞的歡樂(le) 氣氛。
巴哈爾古麗(li) ·熱紮老人熱情地在廚房煮奶茶。當聊起客廳掛著的那幅毛主席畫像,她向記者訴說起自己對毛主席的感情,“我把毛主席的畫像掛在家裏,這樣每天一進門就能看到,我很感念這麽(me) 幸福的生活。”
圖為(wei) 身穿塔吉克民族服飾的人們(men) 翩翩起舞 攝影:王妍丹
作為(wei) 一名擁有27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巴哈爾古麗(li) ·熱紮把家裏的三個(ge) 孩子都培養(yang) 成才,孩子們(men) 分別走向警察和記者的崗位。談起過往,巴哈爾古麗(li) ·熱紮不時背過身去抹掉淚水,哽咽地說:“毛主席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很不容易,是很多革命烈士付出了寶貴生命才有了我們(men) 的今天,我們(men) 永遠都不能忘記他們(men) 的付出。”
圖為(wei) 巴哈爾古麗(li) ·熱紮眼含熱淚地講述著 攝影:王妍丹
在這個(ge) 祥和溫暖的傍晚,伴著緩緩上升的奶茶香氣,人們(men) 講起毛主席的故事,內(nei) 心充滿無限的感懷。客廳裏繼續傳(chuan) 來吹奏鷹笛的聲音。塔吉克人曆來崇尚雄鷹,因為(wei) 雄鷹象征著誓死守護正義(yi) 的精神,象征人們(men) 對這片土地有著天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許這空靈的鷹笛聲能夠融進風裏,將各族人民群眾(zhong) 對毛主席的敬愛與(yu) 思念傳(chuan) 遞到遠方……(新利平台 實習(xi) 記者/王妍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