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坡鎮,位於(yu)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西北部。河坡,係藏語音譯,其中“河”為(wei) 部落簡稱,而“坡”含搬遷之意,即為(wei) “霍爾部落移居之地”。河坡金屬鍛造技藝有著悠久的曆史,其風格獨特,工藝精湛,素有“中國藏族金工藝術之鄉(xiang) ”的美譽。2008年,白玉河坡藏族金屬鍛造技藝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當采訪團走進河坡鎮藏族金屬手工製作技藝傳(chuan) 習(xi) 所時,耳畔響起了叮當叮當……的鍛造聲。我們(men) 循聲而入,隻見十幾位匠人全神貫注,正在鍛造各種金屬工藝品。非遺傳(chuan) 承人呷絨降措正忙碌於(yu) 手中的嗩呐製作。他自豪地介紹道:“我是家中的第三代傳(chuan) 承人,嗩呐的製作要曆經鑄造、鍛造、鏨刻和鎦金四道繁瑣的工序,其中鍛造和鏨刻技藝尤為(wei) 關(guan) 鍵。我們(men) 家人各有分工,共同協作,才能完成一件完整的嗩呐,通常需要近半年的時間。在我們(men) 河坡鎮,金屬鍛造技藝代代相傳(chuan) ,家家有絕活,村村有特色。”
圖為(wei) 匠人呷絨降措介紹製作工序 攝影:莫幹措
在傳(chuan) 習(xi) 所的展廳內(nei) ,各式各樣的金屬鍛造工藝品琳琅滿目。其中,一把工藝精湛的藏刀吸引了眾(zhong) 人的目光。據講解員介紹,這把藏刀曾在1980年2月10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載的《鋒利的白玉藏刀》上被譽為(wei) “民族工藝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白玉縣河坡鎮的金屬鍛造技藝分為(wei) 七大類,刀具作為(wei) 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產(chan) 品,深受人們(men) 喜愛。
圖為(wei) 1980年2月10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載的《鋒利的白玉藏刀》 攝影:莫幹措
據匠人們(men) 介紹,白玉縣河坡鎮的金屬鍛造技藝以金、銀、銅、鐵為(wei) 主要材料,輔以牛角、鯊魚皮、牛皮等天然材料以及珊瑚、瑪瑙、綠鬆石等寶石進行裝飾。在焊接過程中,匠人們(men) 巧妙地運用了大自然的硼砂;而在雕刻鏤空時,則選用了鬆香。此外,還使用了少量的化工輔料如硫酸、鎳、碘化銀、氫化鉀、瀝青等。這些傳(chuan) 統工序、製作材料和精美圖符共同構成了河坡金屬鍛造技藝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在黨(dang) 中央和省州委的關(guan) 心扶持下,白玉縣始終秉持非遺傳(chuan) 承“關(guan) 鍵在人”的理念,積極培養(yang) 非遺傳(chuan) 承人。目前,白玉縣共有金屬鍛造技藝傳(chuan) 承人30名,其中國家級1名,省級3名,州級9名。這些匠人們(men) 用心守護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an) ,讓河坡金屬鍛造技藝得以薪火相傳(chuan) ,永放光芒。(新利平台 記者/莫幹措 鄒慧)
圖為(wei) 金屬鍛造的馬鞍 攝影:莫幹措
圖為(wei) 金屬鍛造的各種工藝品 攝影:莫幹措
圖為(wei) 金屬鍛造的嘎烏(wu) 盒、火鐮、針線包 攝影:莫幹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