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喀讚其老街:新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新生

發布時間: 2024-07-05 13:29: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有一塊充滿生機與(yu) 活力的街區——喀讚其老街。這裏不僅(jin) 是伊犁的一張名片,更是新疆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圖為(wei) 身著民族服飾的遊客們(men) 在喀讚其老街載歌載舞 攝影:楊眉笑

  “喀讚其”源自維吾爾語,意為(wei) “鑄鍋為(wei) 業(ye) 的人”。曆史上,這裏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藝品製作銷售中心,是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藝製作人、民間匠人、世居民族聚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域。喀讚其擁有2萬(wan) 多戶居民、12萬(wan) 多人口,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13個(ge) 不同的民族,每個(ge) 角落都散發著不同的文化氣息。


圖為(wei) 喀讚其老街內(nei) 隨處可見的“伊犁藍”建築 攝影:楊眉笑

  隨著熙熙攘攘的遊客們(men) ,記者步入喀讚其老街,瞬間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伊犁藍”房子和穿梭其間的特色馬車吸引住了目光。據了解,喀讚其城區內(nei) 擁有清朝乾隆時期以來的古建築300多幢,2萬(wan) 多戶具有濃鬱地方民族特色的居民庭院星羅棋布,古老的純木結構民居、各式磚石結構別墅,如同步入了一座建築博物館。記者注意到,喀讚其街區內(nei) 的馬車使用新能源驅動,並不完全依靠馬匹,為(wei) 我們(men) 驅車的大叔說:“電能既能給遊客們(men) 特別的乘車體(ti) 驗,又保護了動物,一舉(ju) 兩(liang) 得。”

 
圖為(wei) 63歲的哈妮克孜正在製作樹莓核桃的包子餡兒(er) 攝影:楊眉笑

  在喀讚其,108個(ge) 居民家訪點是遊客體(ti) 驗當地生活的絕佳場所,記者團來到了其中一處家訪點,63歲的女主人哈妮克孜熱情接待了我們(men) ,在她們(men) 家遊客不僅(jin) 可以品嚐到樹莓核桃餡兒(er) 的烤包子,還可以親(qin) 手參與(yu) 製作,體(ti) 驗烹飪的樂(le) 趣。34歲的女兒(er) 帕孜麗(li) 婭正在忙碌地製作,她的手藝傳(chuan) 承自母親(qin) ,是家族傳(chuan) 統的一部分。講解員夏何努爾·尼合買(mai) 吐拉向記者介紹到,這些家訪點為(wei) 遊客提供了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機會(hui) ,同時根據遊客的需求推出了各種體(ti) 驗項目,其中以饢的製作與(yu) 烤製體(ti) 驗尤為(wei) 受歡迎。

 
圖為(wei) 喀讚其老街內(nei) 一處綠意盈盈的居民家中 攝影:楊眉笑

  喀讚其老街隻是伊犁旅遊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自2007年起,伊寧市對喀讚其進行了不間斷的保護性改造和旅遊開發建設。從(cong) 修路、建設地下管網,到路邊栽花種樹、修繕房屋,喀讚其的麵貌煥然一新。去年開始,投資3.8億(yi) 元的伊犁喀讚其傳(chuan) 統民俗文化展示區加快建設,石榴花展覽館、伊犁風情文化演藝中心等一批設施相繼建成,進一步提升了旅遊區的硬件設施。喀讚其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向世界展示著新疆的多元文化之美。(新利平台 記者/楊眉笑 陳濛濛)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