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首都北京迎來日出,當天安門廣場的國旗冉冉升起,在三千多公裏外的邊境塔城,一位老人也會(hui) 在小院升起一麵五星紅旗。他說,“隻要我能站起來,就要一直升下去。”
新利平台訊 日常的清晨,走在哈爾墩社區的街道上,推開街道拐角的一處紅色大門,就能看到一個(ge) 平靜整潔的小院。沙勒克江·依明老人和他的老伴早早地站在小院中間,微笑著迎接走訪團隊的到來。他們(men) 的右手邊是一根鋥亮的銀色升旗杆,旗杆上已經升起的五星紅旗在清晨的微風裏輕輕舒展開來。
圖為(wei) 沙勒克江·依明老人站在自家小院裏 攝影:王妍丹
哈爾墩社區位於(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市新城街道,這裏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14個(ge) 民族,是一個(ge) 典型的多民族居住的互嵌式社區。居住在此的維吾爾族老人沙勒克江·依明在十四年的時間裏堅持完成升旗儀(yi) 式,已然將自家小院轉化成了富有情感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我今年78歲了,是哈爾墩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我和小院的故事是從(cong) 2009年10月1日開始的。”沙勒克江·依明告訴記者,2009年的國慶節正好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那一天,沙勒克江·依明感受到了各族群眾(zhong) 的喜悅,他認為(wei) 民族團結的力量能夠守護好如今的幸福生活,“那個(ge) 時候我決(jue) 定,我要在自己的小院裏把五星紅旗升起來,把這個(ge) 小院當成各民族團結的一個(ge) 小院。”
圖為(wei) 沙勒克江·依明老人在自家小院舉(ju) 行升旗儀(yi) 式 攝影:王妍丹
沙勒克江·依明的決(jue) 定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周圍鄰居們(men) 的支持。從(cong) 2009年10月1日開始,每逢周一和重大節日,沙勒克江·依明都會(hui) 在自家小院裏舉(ju) 行升旗儀(yi) 式。“當天安門廣場升起國旗的同時,我也在小院裏升起一麵國旗。看到這一麵國旗的時候,我覺得大家的心都在一起了。”沙勒克江·依明滿含深情地說道。十四年的時間,小院升旗儀(yi) 式的參與(yu) 群體(ti) 從(cong) 一個(ge) 人逐漸發展到了三十多萬(wan) 人次。
圖為(wei) 小院二樓展覽廳室裏擺放的國旗和毛主席的繡像與(yu) 掛像 攝影:王妍丹
在小院的二樓,沙勒克江·依明設立了一處展覽廳室,裏麵擺放了各種各樣的資料素材、相片和老物件。進入廳室的右手邊,可以看到幾個(ge) 透明的展櫃。展櫃裏擺滿了關(guan) 於(yu) 毛主席的紀念章和銅像,展櫃上也密集地擺放著沙勒克江·依明老人升起過的國旗、關(guan) 於(yu) 毛主席的幾幅繡像與(yu) 掛像以及各類畫冊(ce) 和照片。這些物件都是沙勒克江·依明的珍貴藏品,他介紹說,這些物件的收藏時間集中在20世紀的50、60和70年代。
圖為(wei) 沙勒克江·依明老人收藏的毛主席的畫冊(ce) 攝影:王妍丹
“我是以前年代過來的人,很崇拜毛主席。我一直有收藏毛主席相關(guan) 紀念品的習(xi) 慣。他的著作、照片、畫冊(ce) 、紀念章……這些東(dong) 西我看見了就會(hui) 買(mai) 回來。我還年輕的時候,在書(shu) 店看到了毛主席的著作,不管多少錢都會(hui) 買(mai) 下來,然後把這些書(shu) 送到二三十公裏外的人民公社,讓更多人去讀毛主席的書(shu) 。”沙勒克江·依明在展品櫃前回憶道。
圖為(wei) 沙勒克江·依明老人收藏的各類關(guan) 於(yu) 毛主席的紀念像章 攝影:王妍丹
2019年,沙勒克江·依明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慶祝大會(hui) 。“到天安門廣場的時候,我的第一張照片就是和天安門城樓的毛主席像合影。偉(wei) 大領袖的照片就在我的身邊,我很幸福。”沙勒克江·依明談起了當時的情景。當親(qin) 眼看到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yi) 式時,沙勒克江·依明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雙眼模糊得難以睜開。
“我聽到國旗班同誌們(men) 走來時嘭…嘭…的整齊腳步聲,這個(ge) 聲音越來越大,和我的心跳聲很像。到底是心跳聲還是腳步聲?這個(ge) 時候我已經分不清了。”沙勒克江·依明說,自己看到那麵國旗升起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的母親(qin) ,那一刻他就在祖國母親(qin) 的懷抱裏。
今年的12月26日即將迎來毛主席誕辰130周年,沙勒克江·依明認真地向記者說到:“我想那一天,專(zhuan) 門在小院裏把一麵嶄新的國旗升起來,這麵國旗表達了我對毛主席的一份愛。”(新利平台 實習(xi) 記者/王妍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