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香港青少年走“兩路”】巨變中的塔拉灘

發布時間: 2024-07-14 11:15: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7月12日,140餘(yu) 名香港青少年來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東(dong) 南部的塔拉灘研學。

  “塔拉灘是沙灘嗎?”“‘塔拉’是什麽(me) 意思?”“塔拉灘有多大?”同學們(men) 非常好奇,還沒到目的地,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前行目的地。在得知這裏有著全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時,大家驚訝之餘(yu) 就更加期待了。


塔拉灘上的光伏園區。倉(cang) 周加供圖

  塔拉灘也稱三塔拉,屬於(yu) 高寒幹旱荒漠化草原,總麵積440餘(yu) 萬(wan) 畝(mu) 。塔拉灘一詞音譯自蒙古語,指平坦而有台階的草原或荒灘。到了清朝雍正、乾隆以後,藏語稱為(wei) “哆塘”,意思是灘大、幹旱,人們(men) 行走其間會(hui) 非常困乏。民間有“上去了塔拉灘,兒(er) 子認不得達達(爸爸)”,“三塔拉是吹風的皮袋,幹渴疲乏如開啟了地獄之門”的說法。 

  聽到這些說法,同學們(men) 的心情有些沉重,不過,以上情況早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塔拉灘沙化治理成效顯著。倉(cang) 周加供圖

  塔拉灘草場植被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春旱現象極為(wei) 嚴(yan) 重,草場退化。當地政府毅然決(jue) 定,在塔拉灘北部距離恰卜恰城鎮最近的一條沙帶,貫穿整個(ge) 一塔拉沙漠深處區域的214國道西側(ce) ,實施檸條栽植、草沙障造林治理、楊樹深栽、圍欄封育等多種防風治沙工程,總麵積1萬(wan) 畝(mu) 。實踐證明,試點效果明顯,有效降低了沙漠侵襲國道和東(dong) 進蔓延的進程,自此拉開塔拉灘持續幾十年的生態治理序幕。

  汽車順著道路一路蔥蘢,但也偶爾出現黃色的沙坡。同學們(men) 發現沙坡上麵覆蓋著密密麻麻的網格狀線條,像是給沙地穿上了“格子衫”。這些“格子衫”也被稱為(wei) 草方格,是專(zhuan) 門用來鎖住流沙、防風固沙的,也叫沙障。草方格中央栽插植物,基本都長出了青嫩的草,再過許多年,這些黃沙地也都會(hui) 變成草原。

  “那要經過多久?草長出來不是很快嗎?”有同學好奇地問道。

  “至少需要10-15年時間,有的甚至長達20年。”有關(guan) 工作人員告訴我們(men) 。

  “為(wei) 什麽(me) 要那麽(me) 久時間?”

  “因為(wei) 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特殊,生態係統也非常脆弱。”

  這樣一個(ge) 直觀的例子,讓許多同學陷入沉思。在香港特區,種植一片草坪隻需要1個(ge) 月時間,但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帶,想要種植養(yang) 護一片綠油油的草坪卻需要幾年時間,在高原上防沙治沙、植綠護綠的時間則更長。

  令人欣慰的是,截至2022年底,塔拉灘地區實施草沙障造林20餘(yu) 萬(wan) 畝(mu) ,造林60餘(yu) 萬(wan) 畝(mu) ,建成防風林帶綿延134公裏。塔拉灘風速降低22%,植被蓋度恢複到80%,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製。


工作人員向香港青少年介紹塔拉灘光伏產(chan) 業(ye) 。攝影:趙振宇

  高原的天說變就變,剛才還晴空萬(wan) 裏,轉眼就下起了雨。把腦袋貼在車窗上看風景的同學們(men) ,在細雨迷蒙中遠眺遠方的山脊,那是一道又一道連起來的青蔥綠色。在塔拉灘,同學們(men) 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平日見慣的綠色,不僅(jin) 是生命與(yu) 生機的象征,也詮釋著堅韌與(yu) 堅守的力量。

  依托塔拉灘海拔高、空氣潔淨、日照充足、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feng) 富的特點,經過十餘(yu) 年的努力,一片一片排列整齊的光伏板,在塔拉灘荒漠中“生長”出來,已建成的千萬(wan) 瓦級新能源基地,成為(wei) 集光伏、光熱、水光互補、電力基礎設施智能化運維為(wei) 一體(ti) 的全球最大的集中連片、統一開發綜合示範園區,初步形成了清潔能源發展新格局。

  在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40餘(yu) 名香港青少年學習(xi) 了解了塔拉灘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曆程、儲(chu) 能產(chan) 業(ye) 發展曆程、多能互補集成優(you) 化研究等,為(wei) 海南州開展光伏電站生態環境研究、以光伏產(chan) 業(ye) 推動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的種種舉(ju) 措和所取得的成績點讚。一位香港青少年直言:“沒想到在青海也有這樣的科技力量!”


香港青少年觀看宣傳(chuan) 片,感受青海科技力量。攝影:易文文

  2022年6月,位於(yu) 塔拉灘、規劃占地總麵積609.6平方公裏、規劃總裝機容量為(wei) 19025兆瓦的海南州光伏園區榮獲“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位於(yu) 塔拉灘、龍羊峽水電站水庫左岸,占地麵積約為(wei) 25平方公裏的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榮獲“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前者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單體(ti) 容量最大、集中發電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群。後者的“水光互補”技術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chang) 的功能,解決(jue) 了光伏發電的棄光難題和安全並網問題,填補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關(guan) 鍵技術的空白,社會(hui) 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顯著。2023年1月,“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海南州塔拉灘一標段1000MW光伏電站項目”榮獲國家優(you) 質工程金獎,成為(wei) 自國家優(you) 質工程獎設立以來首個(ge) 獲得金獎榮譽的光伏項目。


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330kv升壓站。攝影:易文文

  在參觀展示廳,一張照片引起同學們(men) 的好奇:藍色的光伏板下,是幾隻食草正歡的小綿羊。光伏板與(yu) “喜羊羊”同框,令大家不得其解。 

  塔拉灘已成為(wei) 太陽能光伏板的一片“藍海”,在光伏板的“庇護”下,昔日的茫茫戈壁“變身”為(wei) 草原牧場,而周邊牧民也在光伏園區內(nei) 修羊圈供農(nong) 牧民飼養(yang) “光伏羊”。綿延數十公裏“光伏海洋”的發電板為(wei) 地麵提供了蔭蔽,清洗發電板的水又滋潤了土地,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2萬(wan) 多隻“光伏羊”,不僅(jin) 解決(jue) 了光伏園區冬季用火安全的隱患,還節約了飼養(yang) 成本,補充了土壤肥力,增加了群眾(zhong) 的收入,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生態治理”一舉(ju) 三得。


光伏園區的“光伏羊”。倉(cang) 周加供圖

  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同學們(men) 恍然大悟:塔拉灘的發展,通過“治理+光伏+生態+畜牧業(ye) ”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綜合考慮了人與(yu) 自然、環境與(yu) 生態、保護與(yu) 發展、經濟與(yu) 民生相互協調的因素,探索出了一種生態、能源、經濟、民生協調發展的全新思路。這正是香港青少年大美青海研學之行,收獲到的一條重要啟示。(新利平台記者/易文文 桑吉 趙振宇 李泓慶 通訊員/倉(cang) 周加)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