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共話“兩路”】李青海:為“兩路”精神更好傳承貢獻莫河駝場力量

發布時間: 2024-08-16 08:40: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傳(chuan) 承弘揚“兩(liang) 路”精神暨交通變遷與(yu) 青藏高原現代化研討會(hui) 期間,18新利官网平台入口記者采訪了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共憶“兩(liang) 路”傳(chuan) 奇,共話“兩(liang) 路”精神。 


圖為(wei) 李青海接受采訪 攝影:陳浩力

  青藏公路的故事,對於(yu) 青海柴達木農(nong) 墾莫河駱駝場有限公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事長李青海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麵對記者的鏡頭,他略顯緊張羞澀。說起“兩(liang) 路”精神,他有莫大的驕傲。有很多樸實的念頭,是長期在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的他想傳(chuan) 達給更多人的。

  李青海的工作地點,位於(yu) 烏(wu) 蘭(lan) 縣茶卡鎮的莫河駝場,處於(yu) “三市”(西寧市、德令哈市、格爾木市)、“三縣”(天峻縣、烏(wu) 蘭(lan) 縣、都蘭(lan) 縣) 空間區域的中心位置,是區域經濟、信息、商貿等多重輻射地,自古是商賈、遊客進疆入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地,如今,成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青海傳(chuan) 承教育基地之一。

  李青海發現目前仍有好多人不清楚“兩(liang) 路”是哪兩(liang) 路、“兩(liang) 路”精神由何而來。他認為(wei) ,在新時代,挖掘和整理“兩(liang) 路”曆史資料,進一步弘揚好、傳(chuan) 承好“兩(liang) 路”精神,是時代賦於(yu) 青海各族人民的責任和義(yi) 務。在青海建設好“兩(liang) 路”精神傳(chuan) 承教育基地,開展“兩(liang) 路”精神傳(chuan) 承教育,具有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yi) 。


圖為(wei) 青海省格爾木市將軍(jun) 樓公園內(nei) “築路忠魂”雕塑 攝影:王茜

  李青海認為(wei) ,源於(yu) 20世紀50年代初修築川藏、青藏公路偉(wei) 大實踐的“兩(liang) 路”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dang) 史中的偉(wei) 大精神在青藏高原的傳(chuan) 承和發展。莫河駝場的前身是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的“西藏運輸總隊”,但駝工運糧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曾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修築青藏公路以及柴達木勘探開發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見證了“兩(liang) 路”精神的誕生。 

  青藏公路為(wei) 民族團結做出重大貢獻,李青海為(wei) 此由衷地感到自豪。據介紹,青藏公路是西藏與(yu) 祖國各地聯係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時代,承擔著85%以上進藏物資和90%以上出藏物資運輸任務,在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wei) 西藏的“生命線”。他表示,莫河駝場裏的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的陳列以及紅軍(jun) 窯、禮堂等舊址所承載的諸如運糧援藏、修築青藏公路、柴達木勘探、柴達木開發建設等曆史,能讓來到此遊玩參觀的遊客們(men) 觸摸初心,汲取前行的力量。


圖為(wei) 位於(yu) 莫河駝場的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 攝影:王茜

  在李青海看來,“兩(liang) 路”精神不僅(jin) 是書(shu) 寫(xie) 交通強國、培育新時代交通精神的不竭動力和源泉,也是新時代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法寶。

  “兩(liang) 路”的修建,密切了西藏、青海與(yu) 各地的聯係,極大地促進了各族群眾(zhong) 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李青海認為(wei) ,“兩(liang) 路”精神演繹的就是各族人民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共同艱苦努力架起的民族幸福橋。青海是54個(ge) 民族的聚集地,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尤為(wei) 重要。建設好“兩(liang) 路”精神傳(chuan) 承教育基地,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全麵貫徹黨(dang) 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具體(ti) 表現。

  “我名為(wei) ‘青海’,出生、成長都在青海。”李青海說:“對我來說,把青海建設得更美好,把我們(men) 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就必須把‘兩(liang) 路’精神時刻武裝在自己的頭腦中,充滿熱情投入莫河駝場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加油幹!”(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陳浩力 李一凡 張萌萌)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