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行藏西 看阿裏】河北援藏教師常彩生:此愛跨山海 同心向未來

發布時間: 2024-08-27 20:46:00 來源: 新利平台

  前言:為(wei) 支援阿裏地區教育事業(ye) 發展,30年間,河北省先後選派3批60名“組團式”教育人才、2批44名“萬(wan) 人計劃”教師、3批42名短期援藏教師,為(wei) 阿裏地區教育事業(ye) 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冀”力量。常彩生是這龐大隊伍的一員,他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援藏故事。 

  2022年7月13日,對於(yu) 我來說,是一個(ge) 不平凡的日子。整理好行囊,遠離故土,從(cong) 風景秀麗(li) 的渤海之濱唐山市,來到喀喇昆侖(lun) 山和崗底斯山支脈高山雪海的日土縣,從(cong) 祖國的一端到另一端,相隔五千多公裏,海拔落差四千三百多米,我經組織派遣,帶著每一名老師的西藏夢,開啟了為(wei) 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有一片拚搏的天地。”盡管來日土前對西藏有些了解,對高原反應也有初步的準備,但是經過切身體(ti) 驗後,我的身體(ti) 還是出現一係列問題:心肌缺氧、心率加速,體(ti) 重下降……種種不適接踵而至。但是當遙望著深邃的藍天和潔白的雲(yun) 朵時,我的心靈更加純粹了;當感受著藏族同胞高如山深似海的情誼時,我的心意更加篤定了。在紮根雪域奉獻芳華的信念之下,我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圖為(wei) 日土縣風光 攝影:王佳豪 

  經過一係列的調研,在學科教研上,我注重以教研引領教學、教研反哺教學的方式,聚焦新課程標準,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開展同課異構、教學公開課、集體(ti) 備課、示範課等豐(feng) 富多樣的活動,規範教師的聽評課活動流程,明確活動目標。我積極參與(yu) 各類教研活動,並分享教學經驗,在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和更多的老師進行交流,將推門聽課活動常態化,及時深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xi) 狀態,同時走進辦公室和老師們(men) 交流交談,了解教師的思想和工作動態,提出合理的意見建議,讓他們(men) 在思考中進步、成長,推動學校工作的良性發展。特別是語文教師要規範學生習(xi) 作,對各個(ge) 年級段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ang) 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從(cong) 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xie) 作水平。 


圖為(wei) 河北援建的日土縣九年一貫製學校運動場 

  為(wei) 貫徹落實教育部關(guan) 於(yu) 普及寫(xie) 字教學的要求,經向學校申請,主動承擔了寫(xie) 字課教學,以提高學生文字書(shu) 寫(xie) 水平。為(wei) 提高教師的書(shu) 寫(xie) 水平,從(cong) 而更好地應用於(yu) 教學,我每周發布硬筆字學習(xi) 視頻,教師依照練習(xi) ,上交作品後點評,櫥窗展示,提高了教師積極練習(xi) 寫(xie) 字的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圖為(wei) 日土縣相關(guan) 人員在唐山市燕山路小學考察 

  為(wei) 發揮援藏幹部人才傳(chuan) 幫帶作用,我牽頭組織了唐山日土教育人員交流活動。首先是帶領日土14名教師,前往唐山開展為(wei) 期12天的學習(xi) 交流活動,後又組織了唐山市6名名師,來日土縣進行為(wei) 期10天的名師送教送培活動。活動為(wei) 教師交流學習(xi) 搭建了平台,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的教研熱情,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和業(ye) 務素養(yang) 的提升,促進了冀藏之間教育資源的互通共享、優(you) 勢互補,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 


圖為(wei) 日土縣和灤南縣青少年同升一麵國旗 

  不僅(jin) 如此,在加強與(yu) 河北省社會(hui) 各界人士的交流與(yu) 合作方麵,我還牽頭組織了日土縣優(you) 秀學生、優(you) 秀青年、婦女代表、縣人大代表、農(nong) 牧民等共計15人,學習(xi) 考察了李大釗紀念館、唐山地震遺址、開灤礦山公園、灤南縣評劇博物館、中小學校及農(nong) 業(ye) 項目等,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活潑,增進了冀藏兩(liang) 地的交往交流交融。 

  援藏快兩(liang) 年了,日土已經成為(wei) 我的“第二故鄉(xiang) ”,我時時處處體(ti) 會(hui) 到民族兄弟之間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心懷援藏夢,夢牽日土情,我要把愛的種子揮灑在這片熱土,托起明天的太陽,放飛心中的夢想。(新利平台 常彩生自述 記者/王佳豪 張宇 未署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