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邊關紅旗飄】隆子縣群眾和他們的“沙棘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8-29 19:14: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勞動人民的手是粗壯的、健碩的、有力的,桑旦老人與(yu) 索朗拉傑老人就有著這樣的雙手。幾十年來,無數西藏山南隆子縣的群眾(zhong) 就是憑借一雙雙這樣的手種植了大片的沙棘林。

  桑旦老人今年73歲了,是第一批在隆子河灘上種沙棘的人,從(cong) 十幾歲的小姑娘,到如今已經步履蹣跚,桑旦始終心係沙棘林,她也被大家親(qin) 切地稱為(wei) “沙棘奶奶”。如今,隻要有時間,老人都會(hui) 到沙棘林去看看。看到沙棘樹長得很好,老人很開心。


圖為(wei) 桑旦老人,她勤勞的雙手栽下過數不清的沙棘樹 攝影:李騰

  隆子縣沙棘林並非一直都有。恰恰相反,上世紀60年代的隆子河穀一片荒蕪、滿是風沙,晴天黃沙蔽日,雨天泥沙橫流。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時任新巴鄉(xiang) (現隆子縣隆子鎮新巴村)鄉(xiang) 長的朗宗去外地學習(xi) ,引進了楊樹、柳樹、沙棘等幾種樹苗,並於(yu) 1964年在新巴鄉(xiang) 忙錯村的沙灘上選取了50畝(mu) 地進行試種,最終沙棘長得最好。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索朗拉傑老人今年77歲了,上個(ge) 世紀60年代,他也參與(yu) 到了朗宗帶領的保衛家園、植樹防沙的“戰役”中去。老人回憶說,由於(yu) 年代久遠,當時種樹沒有機械幫助,都是人工去做。平整土地、種植樹苗、進行灌溉,每天勞作之後,手上滿是血泡,但是大家都積極主動,再苦再累也都堅持了下來。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yu) 努力,到上世紀80年代,忙錯、新巴、紮果等村的沙灘得到了有效治理,黃沙彌漫的隆子河穀逐步變成了一條沙棘林帶。沙棘的種植不但能防風沙,防止水土流失,而且美化了環境,淨化了空氣。


圖為(wei) 索朗拉傑老人 攝影:李騰

  除了生態慢慢變好,沙棘林也為(wei) 群眾(zhong) 們(men) 帶來了許多其他好處。起初,村民們(men) 燒柴要去很遠的地方挑,如今有了沙棘林,村民們(men) 可以就近拾到柴火。大家還發現,沙棘樹很堅硬,不易被蟲蛀,是蓋房子的好材料,許多村民都用沙棘樹作蓋房子的房梁。

  沙棘林還在1983年開始的黃牛改良工作中立了大功。之前由於(yu) 土地條件差,隆子河穀的植被稀疏,無法滿足黃牛的養(yang) 殖要求。隨著沙棘樹的種植,生態環境的改善,如今的隆子河穀兩(liang) 岸沙棘林中已是綠草遍地,這為(wei) 黃牛改良工作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然而,遺憾的是沙棘果並沒有被很好地利用。索朗拉傑老人說,起初,村裏也會(hui) 組織大家采摘沙棘果去賣,經濟效益很好,但是在采摘過程中,有些群眾(zhong) 不聽指揮,圖省事,用石頭拴在繩子上甩到樹上進行采摘,對沙棘樹造成了破壞,於(yu) 是果實采摘的工作就被迫中斷了。但是老人說,未來他們(men) 會(hui) 想辦法,尋求合適的方法進行采摘,在保護沙棘樹的同時尋求經濟效益。


圖為(wei) 隆子河穀兩(liang) 岸的沙棘林 攝影:次仁羅布

  2019年,隆子縣被確定為(wei) 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wei) “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一代一代的隆子人用他們(men) 的雙手守護著沙棘林,沙棘林也如同堅強的衛士,守護著這裏的碧水藍天。(新利平台 實習(xi) 記者/馮(feng) 重霖 記者/趙振宇)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