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夏宇:援藏既要當好醫生也要當好園丁

發布時間: 2024-10-09 14:03:00 來源: 新利平台

  今年是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廣大援藏幹部以實際行動,在雪域高原上書(shu) 寫(xie) 了無私奉獻的壯麗(li) 詩篇。

  一批批援藏幹部為(wei) 西藏的建設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有的援藏期滿後依然選擇奮鬥在雪域高原;有的雖然離藏返京,但時刻掛念著這片他們(men) 所熱愛的土地。

  不久前,我與(yu) 中國石油原援藏幹部胡勇、北京協和醫院第四批援藏醫療隊隊長夏宇等人相聚,回憶起他們(men) 與(yu) 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國最年輕的縣級行政區——西藏那曲地區(現那曲市)雙湖縣結緣的故事。


圖為(wei) 夏宇(左三)援藏期間,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指導當地醫生做超聲檢查工作(夏宇提供圖片)

  時光回到2018年7月,北京協和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夏宇積極報名中組部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前往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啟在雪域高原為(wei) 期一年的援藏生活。

  8月30日深夜,醫院接到應急救援任務:派出醫療隊,緊急趕赴雙湖縣,救治因不明原因突發疾病而滯留在縣醫院的數十名小學生。

  作為(wei) 援藏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北京協和醫院援藏醫療隊隊長,夏宇在動員會(hui) 主動接受任務,帶領重症醫學科、呼吸科、腎內(nei) 科、骨科、急診科的5名醫護人員火速行動,連夜驅車趕往那曲市人民醫院。因為(wei) 在那裏,已有10多名患病學生從(cong) 雙湖縣人民醫院被轉送下來。

  他們(men) 在那曲市人民醫院評估並救治病情較重的學生作短暫停留後,繼續驅車前往五六百公裏外、被稱為(wei) “人類生理極限試驗場”的雙湖縣。

  圖為(wei) 中國石油援藏幹部、時任雙湖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胡勇(右)在雙湖縣嘎措鄉(xiang) 看望和幫助患有精神疾病的牧家女時,接受患者母親(qin) 敬獻的哈達(唐召明2017年7月26日攝)

  此時是9月2日。在雙湖縣的中國石油援藏幹部、雙湖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胡勇心急如焚。從(cong) 2002年開始,中國石油陸續派出十餘(yu) 批醫療小分隊,幫助雙湖縣改善醫療條件。雖然醫療水平較過去有了明顯改善,但兩(liang) 年多的援藏經曆也讓他深知,1976年因開發藏北無人區而誕生的雙湖縣醫療條件依然十分有限,根本無法處置這麽(me) 大規模的醫療突發情況,急需外部專(zhuan) 業(ye) 醫療團隊的介入。經過慎重考慮,他在安排將部分患病學生緊急送往那曲市人民醫院救治的同時,通過多個(ge) 渠道來反映情況和請求支援。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隊連夜趕赴雙湖縣人民醫院的同時,遠在萬(wan) 裏之遙的北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簡稱“衛健委”)也派出了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和河北省人民醫院7名流行病專(zhuan) 家組成的另一支醫療隊,緊急從(cong) 北京飛赴拉薩。

  從(cong) 北京輾轉來的醫療隊也是從(cong) 拉薩乘汽車先來到那曲市人民醫院,在這裏看望轉院來的患病學生和了解病情後,留下4名醫療專(zhuan) 家,其他3名醫療專(zhuan) 家繼續驅車趕赴雙湖縣。


圖為(wei) 夏宇(左)率領醫療隊午夜到達雙湖縣後,第一時間來到縣醫院看望和救治患病的小學生(胡勇2018年9月3日淩晨攝)

  9月2日午夜,由夏宇率領的西藏自治區醫療隊經近10個(ge) 小時的長途跋涉趕到了雙湖縣。一下車,他們(men) 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立即投入醫療救治工作。第二天下午,北京醫療隊也趕到了雙湖縣,兩(liang) 支醫療隊會(hui) 合後一同開展救治和病源調查工作。

  在雙湖縣人民醫院急症室看望孩子的學生家長,看到拉薩和北京先後派來的最好“門巴”(醫生)來救治自己的孩子,眼裏無不充滿感激的淚水……

  雙湖縣平均海拔5000多米,這對來不及休息和適應“高反”的醫生來說,可謂是一個(ge) 嚴(yan) 峻挑戰!他們(men) 頭痛氣喘,從(cong) 病房一頭走到另一頭往往要歇上好幾次。北京大學第一人民醫院感染內(nei) 科侯鳳琴教授“高反”最為(wei) 嚴(yan) 重。“我當時頭痛欲裂,早餐時竟然不自主噴射性吐了坐在旁邊的夏宇一身。”侯鳳琴回憶時說。

  雙湖縣地理位置偏遠,距離那曲市車程最快也需要七八個(ge) 小時,在當地已經沒有轉運車輛可派出的情況下,夏宇隊長作出了就地治療的重要決(jue) 定。兩(liang) 支醫療隊的隊員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分工組合成數個(ge) 醫療小組,對擁擠在急診處的數十名患病學生根據病情評估結果,分區域來進行隔離救治。在搶救室內(nei) ,救治病情最重、生命體(ti) 征不平穩的患病學生;在留觀室,收治症狀重但情況相對穩定的患病學生;在急診室,診治症狀相對較輕,當時診斷尚不明確的患病學生;對於(yu) 經過診治,沒有明確醫學證據,僅(jin) 因群體(ti) 性恐慌聚集在急診處的學生,夏宇帶領醫療隊員教他們(men) 自己給自己的同伴看病,並進行情緒安撫疏導,引導沒有患病學生跟隨學校老師逐步返回學校宿舍。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白衣天使們(men) 經過近3天的救治和安撫,很快化解了這場危機。雙湖縣人民醫院恢複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重症患病學生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製,除幾名學生繼續留在縣醫院進行治療外,其餘(yu) 聚集縣醫院的小學生全都返回了學校。

  原來,麵積約12萬(wan) 平方公裏、人口不足2萬(wan) 人的雙湖縣地廣人稀,家住草原的小學生平時寄宿在學校,很少回家。

  8月底,一些剛結束暑期生活返校的小學生,由於(yu) 海拔、飲食、生活方式轉換等原因,開學後出現了原有心髒疾病加重,部分兒(er) 童出現程度不同的腸胃炎。多數學生則擔心發生傳(chuan) 染病,因緊張恐懼而來到醫院。於(yu) 是,便有了這場跨越時間、跨越距離、跨越民族的醫療救治的大愛行動。

  一周後,在所有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這場“疫情”完全解除。雙湖縣小學,再次傳(chuan) 來學生朗朗的讀書(shu) 聲。

  說起夏宇這次在“生命禁區”率隊戰勝高寒缺氧、勇挑重擔的醫療往事,我不由得想起他與(yu) 雪域高原早已深深結緣的感人故事。

  2010年,夏宇所在的北京協和醫院超聲醫學科來了一名西藏進修醫生,名叫格桑德吉,30多歲,給夏宇的第一印象是質樸、靦腆,普通話很好,但不愛說話,每天隻是安靜地藏在幾十名進修醫生隊伍裏認真地聽課和見習(xi) 。

  沒想到幾天後,時任副院長薑玉新和科主任戴晴教授找到科室教學秘書(shu) 夏宇,希望他當格桑德吉的指導老師,帶好這位藏族學員。於(yu) 是,格桑德吉便成為(wei) 當時科裏唯一有單獨指導老師的進修醫生。

  為(wei) 了盡快帶好、帶出這位藏族學員,夏宇精心為(wei) 她量身打造培訓計劃。每天,他都會(hui) 根據臨(lin) 床的實際病例,向格桑德吉進行提問。如回答不上來,就讓她晚上回去自學,第二天見麵時即刻匯報。

  不到半年時間,經過刻苦努力,格桑德吉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很快有了長足進步,讓一同進修的許多醫生稱羨不已。

  與(yu) 此同時,夏宇還和戴晴教授商量讓格桑德吉練習(xi) 寫(xie) 作科研論文,並由他來指導。

  格桑德吉以前沒有寫(xie) 論文經驗,夏宇就找來幾篇類似文獻讓她精讀學習(xi) ,並照此範文寫(xie) 作。後經夏宇多次修改,格桑德吉很快完成第一篇學術論文,並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國內(nei) 核心期刊雜誌上。

  一年後,格桑德吉結束學習(xi) 返回西藏。她時刻不忘嚴(yan) 師的幫助,與(yu) 夏宇書(shu) 信不斷,還把自己獲得西藏第二批少數民族特培“優(you) 秀學員”及女兒(er) 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等好消息一一告訴導師來分享。

  “我很開心,也很感動,她真心把我當成一輩子的老師!”夏宇動情地回憶說。

  2016年8月,北京協和醫院在拉薩舉(ju) 辦援藏學術會(hui) 議,夏宇報名參會(hui) ,並特意自費把12歲的女兒(er) 帶到拉薩讓格桑德吉一家人認識。

  也許是被父親(qin) 的藏漢師生之情所感染。在拉薩,夏宇女兒(er) 用自己演講比賽所獲得的獎金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er) 科病房特別設立了一個(ge) 小小圖書(shu) 角。此後,她每年都用自己的1000元壓歲錢購買(mai) 兒(er) 童書(shu) 籍寄給格桑德吉和她的愛人格旺,請他們(men) 夫婦把愛心圖書(shu) 送到兒(er) 科病房。


圖為(wei) 夏宇與(yu) 格桑德吉在拉薩並肩工作時合影留念(夏宇提供圖片)

  2018年,北京協和醫院號召廣大醫生報名執行援藏任務。在拉薩有過嚴(yan) 重“高反”的夏宇毫不猶豫報名,來到雪域高原與(yu) 格桑德吉一起,並肩為(wei) 西藏群眾(zhong) 防病治病。

  此時,格桑德吉已是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具有副教授職稱的醫生了。由於(yu) 工作突出,她還被評為(wei) 醫院先進工作者,並在西藏超聲學會(hui) 擔任了秘書(shu) 長一職。夏宇說:“看到她的成長和進步我特別高興(xing) ,也有了桃李滿天下的期盼!”

  夏宇向我們(men) 談及師生兩(liang) 家在京藏兩(liang) 地如親(qin) 戚般往來走動,自豪之情溢於(yu) 言表。自從(cong) 雙湖醫療救治行動後,夏宇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援藏期間趕上教師節,他響應醫院師帶徒的號召,一下子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收了3名藏族學員。

  “這一生中,能為(wei) 西藏的醫療事業(ye) 做些實事,是今生最珍貴的回憶,是人生之幸事。”夏宇說,“援藏既要當好醫生也要當好當園丁,要為(wei) 西藏培養(yang) 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當地人才。”(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