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位於(yu)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日通鄉(xiang) 的日通藏醫院,由般龍藏醫第八代傳(chuan) 承人章鬆於(yu) 1971年創立。2010年,日通“般龍特色藏醫藥”被認定為(wei) 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圖為(wei) 洛鬆斯郎向記者介紹藏醫相關(guan) 知識 攝影:王妍丹
據章鬆的兒(er) 子、般龍藏醫第九代傳(chuan) 承人洛鬆斯郎介紹,日通藏藥廠1995年建立,目前擁有15個(ge) 國藥準字號產(chan) 品,其中3個(ge) 產(chan) 品被列為(wei) 國家中藥保護品種,2個(ge) 產(chan) 品被評為(wei) 西藏自治區名優(you) 產(chan) 品。從(cong) 建立至今,日通藏藥廠每年都會(hui) 陸續給當地老百姓免費發放藥品。
圖為(wei) 日通藏藥廠製藥車間 攝影:王妍丹
在展覽室,洛鬆斯郎比照藏醫藥唐卡,為(wei) 記者介紹了藏醫藥的相關(guan) 知識。藏醫很早以前就對人體(ti) 胚胎的發育有了相當完善的認識,7天是什麽(me) 樣的形狀,10天是什麽(me) 樣的形狀,1個(ge) 月是什麽(me) 樣的形狀。藏醫形象地描述胎兒(er) 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魚期”“龜期”和“豬期”的順序,是與(yu) 脊椎動物的魚綱、爬行綱、哺乳綱而後人類的進化順序相一致。
圖為(wei) 藏醫藥唐卡 攝影:王妍丹
洛鬆斯郎介紹,藏醫以健康為(wei) 目標,講究“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學說,飲食、起居對於(yu) 調節三大因素的平衡、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一個(ge) 有經驗的藏醫,通過病人的麵相、走路的姿勢等,就能判斷部分病症。
圖為(wei) 日通藏醫藥研製中心 攝影:王妍丹
洛鬆斯郎表示,藏醫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上主張飲食、起居、藥物、手術外治四者結合,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醫學體(ti) 係,並且能與(yu) 現代醫學相融相通、相結合,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新利平台 記者/王妍丹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