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甘肅省甘南州:生態旅遊助牧民增收

發布時間:2020-04-17 15:43:00來源: 經濟日報


道吉堅木參(右一)想把牧家樂(le) 越做越大。 趙梅 攝

  “2016年,我被選聘為(wei) 生態護林員,一年有8000元的穩定收入,現在我已經脫貧了!”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益哇鄉(xiang) 知子村村民拉木吉說。拉木吉世代生活在迭部林區,家裏生活僅(jin) 靠女兒(er) 在縣城打工和自家種的幾畝(mu) 薄田,自從(cong) 成為(wei) 護林員後,她的日子好過了,她相信會(hui) 越來越好。

  甘南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73萬(wan) 總人口中,與(yu) 拉木吉一樣居住、生活在林區的有近40萬(wan) 人,占全州總人口的55%。

  “舉(ju) 生態旗、走生態路、吃生態飯”。近年來,甘南州積極探索生態產(chan) 業(ye) 扶貧、生態護林扶貧、生態補償(chang) 扶貧新路徑,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紅利共享的多贏態勢。

  根據林區實際,甘南州通過大力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優(you) 先安排貧困村和貧困戶,加大建檔立卡貧困戶覆蓋麵,約3.4萬(wan) 貧困人口受益。大力實施“生態補償(chang) 脫貧一批”項目,聘用生態護林員10323名,累計落實報酬補助21296.8萬(wan) 元。

  林區之外,在甘南廣袤草原上生活的牧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如今,甘南州建設了1303個(ge) 生態文明小康村。

  在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鱗次櫛比的藏式民居和曬銀灘帳篷城分外引人注目。“去年我的農(nong) 家樂(le) 賺了2萬(wan) 多元,產(chan) 業(ye) 發展分紅1600元,帳篷城分紅800元,還可以拿到光伏扶貧分紅。”尕秀新村村民道吉堅木參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不但完成了遊牧到定居的轉變,還順利實現了轉產(chan) 。

  尕秀村是甘南州積極推動全村產(chan) 業(ye) 由傳(chuan) 統畜牧業(ye) 向文化旅遊業(ye) 發展轉變,把生態畜牧業(ye) 與(yu) 文化旅遊業(ye) 結合,把生態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探索形成“技能培訓+黨(dang) 員帶頭+群眾(zhong) 開辦”發展生態旅遊的一個(ge) 樣板。“尕秀村集體(ti) 中,固定用工人員每年工資性收入在1.3萬(wan) 元到1.5萬(wan) 元之間。”尕海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麟說。

  甘南州委副書(shu) 記、州長趙淩雲(yun) 說,旅遊業(ye) 的發展、從(cong) 業(ye) 崗位的增加,讓牧區群眾(zhong) 從(cong) 牧場走向了市場,從(cong) 做家務走向了做生意,許多牧民群眾(zhong) 賣掉牲畜,轉產(chan) 旅遊服務業(ye) ,讓草場得到了休養(yang) ,使生態不斷改善,很好地解決(jue) 了草原和牛羊的問題,實現了“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的雙豐(feng) 收。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