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青海玉樹僑愛學校:凝聚僑愛 感恩前行

胡貴龍 魯丹陽 發布時間:2020-05-20 09: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十年時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由平房校園發展成當地規模最大、設施最好、教學質量位列前茅的小學。


4月15日,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的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中新社記者 魯丹陽 攝

  而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還有另外一個(ge) 更為(wei) 親(qin) 切的名字——僑(qiao) 愛小學。

  2010年玉樹地震後,中國國務院僑(qiao) 務辦公室認捐了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玉樹市第一幼兒(er) 園和玉樹市結古鎮僑(qiao) 愛文化活動中心。其中,海外僑(qiao) 胞及港澳同胞捐資2396萬(wan) 元人民幣建設了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學校於(yu) 2010年7月動工,2012年3月竣工,學校現有42個(ge) 教學班、在校學生2132名。

  靠近教學樓,朗朗的讀書(shu) 聲隨之傳(chuan) 來。教室內(nei) 的學生單人單桌、書(shu) 桌板凳嶄新統一,老師們(men) 用著教學觸摸屏一體(ti) 機上課。

  “2014年來這裏之前,我一直在基層教書(shu) 。1993年在玉樹縣安衝(chong) 鄉(xiang) 中心寄宿製小學教書(shu) 時,全校隻有23個(ge) 學生。”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教學副校長齊路說,當時很多小學的規模、師資力量和教育水平跟現在都是沒法比的。

  桑周曲措是該校三年級的學生,出生於(yu) 地震當年的她和學校“同歲”。她說:“為(wei) 了讓我的大姐姐才仁鬆毛在城裏讀書(shu) ,爸爸媽媽把家裏的牛羊賣了,我們(men) 一家人搬到了這裏。”

  如今,桑周曲措的大姐姐上初二、她的另外三個(ge) 哥哥姐姐和她在同一個(ge) 學校讀書(shu) ,“我覺得校園建設得特別好,在老師的愛護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在這所學校生活得特別好。”

  臨(lin) 近中午,59歲的家長白馬多傑等候在校門外接兩(liang) 個(ge) 孫女回家。“我家離學校有將近8公裏,我每天開車接送4趟,為(wei) 了孩子們(men) 讀書(shu) ,自己辛苦一點理所當然。(老師和家長)都加油的話,就能培養(yang) 出一個(ge) 有用的人。”

  隻有小學文化水平的白馬多傑格外注重子女的教育,他有五個(ge) 子女,四個(ge) 都讀了大學,最小的孩子今年參加高考。

  2010年玉樹地震後,中國國務院僑(qiao) 務辦公室認捐了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玉樹市第一幼兒(er) 園和玉樹市結古鎮僑(qiao) 愛文化活動中心。中新社記者 魯丹陽 攝

  “如果孩子們(men) 不讀書(shu) ,就像‘眼睛瞎了一樣’。我們(men) 家是普通牧民,供老大和老二讀書(shu) 時負擔比較重。後麵國家政策好了,可以貸款上學,我們(men) 就沒多大負擔了。”白馬多傑說。

  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校長伊羊特地向記者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猜猜我有多愛你,“玉樹地震後得到了黨(dang) 和國家最大的支持,得到過全國各族愛心人士的支持。學校是用愛心捐助起的學校,我們(men) 要讓孩子們(men) 知道祖國有多愛他,要讓孩子們(men) 感受到僑(qiao) 胞對他們(men) 的關(guan) 懷,還有平時生活中來自老師、爸爸媽媽、同學對自己的關(guan) 愛,進而把愛內(nei) 化成自己的行動,再傳(chuan) 達出來。”

  與(yu) 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同為(wei) “僑(qiao) 愛工程”的玉樹市第一幼兒(er) 園(玉樹市金鷹幼兒(er) 園)由新加坡金鷹集團通過中國國務院僑(qiao) 務辦公室捐資1526萬(wan) 元建成。

  副園長索昂折嘎介紹,後期,新加坡金鷹集團又一次性投入113萬(wan) 元,學校安裝了新暖氣和監控設備,室內(nei) 外鋪設了塑膠地麵,還捐贈了不少幼兒(er) 圖書(shu) 。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