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電力天路”上的“唐古拉之鷹”

發布時間:2020-05-20 10:4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電力天路”上的“唐古拉之鷹”
圖為(wei) 馬興(xing) 義(yi) 年檢前後對比照。國網青海檢修公司供圖

  5月17日,在海拔4700多米的五道梁地區,在“電力天路”±400千伏柴拉線636號塔上,3名作業(ye) 人員正在更換絕緣子串,塔下6名作業(ye) 人員在全力配合,工作負責人馬興(xing) 義(yi) 正仰頭觀察著塔上的一舉(ju) 一動,時不時提醒工作注意事項。

  摘下麵罩,發現馬興(xing) 義(yi) 的麵部和脖子已被紫外線和風雪嚴(yan) 重灼傷(shang) ,他黝黑的麵頰褪了兩(liang) 層皮,又紅又腫,鼻梁上毛細血管擴張伴有出血的跡象。

  “電力天路”青藏聯網工程穿越昆侖(lun) 、飛跨唐古拉,將光明與(yu) 溫暖送往西藏。負責這條線路運維工作的隊伍被稱為(wei) “唐古拉之鷹”電力天路運維班。

  馬興(xing) 義(yi) 是國網青海檢修公司“唐古拉之鷹”電力天路運維班前任班長,也是一名“80後”的中共黨(dang) 員。青藏聯網工程投運後,作為(wei) “頭鷹”的他帶領班組的“小鷹”們(men) 在守護了“電力天路”七個(ge) 年頭後,將接力棒傳(chuan) 給了後輩,前往新的工作崗位任職。


圖為(wei) 5月17日,檢修人員在海拔5700多米的五道梁檢修“電力天路”。 謝莉蓉 攝

  這次年檢,他帶領30餘(yu) 人的支援檢修隊伍重返“電力天路”,負責線路近20處隱患的治理工作,作業(ye) 內(nei) 容主要為(wei) 更換或者修補受損導線、更換絕緣子串等重大檢修任務。作業(ye) 地點從(cong) 昆侖(lun) 山、五道梁、風火山、沱沱河到雁石坪,直至唐古拉山青藏交界處,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

  “檢修開始第一天臉就被嚴(yan) 重曬傷(shang) 了,那天在唐古拉山檢修線路,一場大雪過後天氣放晴,陽光燦爛,地麵上全是積雪。需要戴上墨鏡防雪地的反射光,要不然眼睛會(hui) 被刺傷(shang) ,第二天會(hui) 睜不開眼。而同時再戴上麵罩,眼鏡片上又會(hui) 出現霧氣,影響視線,所以那天沒戴麵罩,一天下來臉就被強烈的紫外線曬成這樣了,現在不能洗臉,一沾水臉就特別刺痛。”馬興(xing) 義(yi) 說。

  “其實臉被曬傷(shang) 的不止我一個(ge) 人,在現場檢修線路的好多人臉都被曬脫皮了。第二天開始,我們(men) 所有的檢修人員全部乖乖地把自己捂的嚴(yan) 嚴(yan) 實實了。”馬興(xing) 義(yi) 又接著說,“那天有幾名檢修的工人沒戴墨鏡,在雪地裏工作了一天,第二天醒來發現眼睛都睜不開了,在宿舍休息了一整天才恢複。”


圖為(wei) 5月17日,檢修人員在海拔5700多米的五道梁檢修“電力天路”。 謝莉蓉 攝

  “這一串絕緣子換完了,大家吃飯吧。”馬興(xing) 義(yi) 在塔下喊道。中午一點鍾,檢修作業(ye) 已經持續了四個(ge) 小時,完成了當天一半的工作量。地麵人員從(cong) 車裏取來午餐,每人一份分裝好的大餅、榨菜、蘋果和礦泉水,通過繩索把三名高空作業(ye) 人員的午餐傳(chuan) 送上去,三人坐在塔頂吃了午餐。

  在青藏高原,五道梁的海拔不算很高,但空氣中含氧量很低,屬於(yu) 斷氧層,被認為(wei) 是青藏線上最艱難的地段,很容易發生高原反應。

  “這一類的高空檢修作業(ye) 持續時間長,需要八九個(ge) 小時。這裏本身就海拔高,氧氣稀薄,如果為(wei) 了午飯從(cong) 這麽(me) 高的塔上下來再上去,不僅(jin) 會(hui) 浪費時間、耗費體(ti) 力,而且會(hui) 增加高空作業(ye) 風險。”馬興(xing) 義(yi) 介紹說。

  簡單的午餐後,大家休息了十分鍾,又開始繼續工作了。

  馬興(xing) 義(yi) 重新戴好麵罩,開始沉著有序地指揮作業(ye) 。風中,他的身影屹立在鐵塔旁,堅毅挺拔。再回唐古拉,他依然是曾經的那個(ge) 意氣風發、勇敢無畏的少年。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