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探訪四川阿壩中小學教育:讓學生找到好的歸宿

單鵬 安源 發布時間:2020-06-16 13: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探訪四川阿壩中小學教育:讓學生找到好的歸宿
在阿壩縣民族寄宿製小學校,一名小學生在練習(xi) 三步上籃。安源 攝

  午後的陽光炙烤著四川阿壩州阿壩縣民族寄宿製小學校的操場,但無法阻擋球場上追風少年們(men) 奔跑的腳步。“我的偶像是梅西。”踢足球不到一年的四年級學生達瓦澤讓剛打完比賽,正獨自一人練習(xi) 顛球。汗水不斷從(cong) 他的額頭上滲出來,順著紅撲撲的臉頰滑落。每周一節80分鍾的足球課是他最開心的時光。當被問到未來想做什麽(me) 時,達瓦澤讓靦腆一笑,“以後想踢足球。”


阿壩縣民族寄宿製小學校的學生們(men) 練習(xi) 運球。安源 攝

  一所好的學校,是能夠賦予學生自由選擇發展興(xing) 趣愛好的權利的。這正是阿壩縣民族寄宿製小學校的教育理念。作為(wei) 鄉(xiang) 村少年宮示範項目,這所現有1200多名學生的寄宿學校開設了繪畫、手工製作、藏文書(shu) 法、漢文書(shu) 法、民族舞蹈、樂(le) 器、籃球等興(xing) 趣小組。在這裏,學生釋放著內(nei) 心的熱愛,憧憬著自己未來的樣子。

  “在鄉(xiang) 村少年宮,這些農(nong) 牧區少年兒(er) 童收獲了文化知識,提升藝術修養(yang) ,陶冶了情操。”阿壩縣民族寄宿製小學校長仁科表示,興(xing) 趣培養(yang) 讓學生學到如何與(yu) 他人合作,如何為(wei) 人處世,這是一種真正的成長。據仁科介紹,該校小學生升初中率達到100%。約30%的畢業(ye) 生會(hui) 選擇去若爾蓋就讀初中,而其餘(yu) 學生則會(hui) 進入當地阿壩縣藏文中學校就讀。

  阿壩縣藏文中學校學習(xi) 氛圍濃厚,在從(cong) 教學樓通向食堂的必經之路旁,立著一麵牆,上麵印滿了清華、北大等國內(nei) 名牌大學的校徽、照片及校訓。“要激勵學生努力學習(xi) ,考個(ge) 好大學。”該校初中藏語文老師仁迫葉表示。

  2013年大學畢業(ye) 後,仁迫葉就來到這所中學教授藏語文,一晃已有7年。除了語法、修辭和文學賞析這些“規定動作”,“知識改變命運”是仁迫葉最常與(yu) 學生提起的一句話。仁迫葉很看重學生成績,他所帶的班級,藏語文成績穩居年級前二。


在阿壩縣藏文中學校,學生聽講神情專(zhuan) 注。安源 攝

  初高中意味著更密集的課程、更明顯的考試壓力和更激烈的競爭(zheng) ,不過阿壩縣藏文中學校圖書(shu) 館的大門每日都向學生敞開。每天上午20分鍾大課間和晚自習(xi) 前的一小時是圖書(shu) 館人氣最旺的時刻。偵(zhen) 探推理類小說、文學名著和有關(guan) 中國曆史的書(shu) 籍借閱量最高。“每兩(liang) 周我會(hui) 組織一次讀書(shu) 會(hui) ,二十多個(ge) 學生圍成一圈,分享他們(men) 最近讀的書(shu) 。”該校圖書(shu) 館圖書(shu) 管理員代子興(xing) 說,課外閱讀拓展了學生們(men) 的眼界,是其價(jia) 值觀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一課。

  阿壩縣藏文中學校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德育副校長胡飛從(cong) 事教育已有二十餘(yu) 年,他目睹了二十多年來阿壩教育的發展變遷。“很多年前,每到挖蟲草、挖貝母的季節,學生連招呼都不打就跑回家了。”胡飛回憶,他有時要親(qin) 自爬到山上,把學生一個(ge) 個(ge) 勸回教室。

  如今,隨著義(yi) 務教育普及,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了明顯提升,“季節性輟學”已成曆史。同時,阿壩縣當地教育規模逐年擴大。“現在我們(men) 學校共有初高中66個(ge) 班級,3000多名學生。”胡飛說。


阿壩縣藏文中學校初三學生正在上課。安源 攝

  作為(wei) 德育副校長,胡飛十分看重教育育人的功能。“隻有樹立了正確的價(jia) 值觀,學生才能成長為(wei)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胡飛表示,希望通過學習(xi) ,學生們(men) 都能尋找到一個(ge) 好的歸宿。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