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舟曲縣:葡萄村落打造“醉”美農家
圖為(wei) 甘肅甘南州舟曲縣大川鎮土橋子村一角。 魏建軍(jun) 攝
“葡萄‘串’起了美麗(li) 鄉(xiang) 村。”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大川鎮土橋子村村民袁軍(jun) 蘭(lan) 說,從(cong) 小就在大街小巷的葡萄藤下玩耍,吃著葡萄玩著捉迷藏,沒想到村民曾經“種著自己吃”的葡萄,如今成了村裏發展“庭院經濟”的靚麗(li) 風景。
土橋子村是舟曲東(dong) 大門,也稱“藏鄉(xiang) 江南第一村”。因該村位於(yu) 白龍江邊,環境優(you) 美、宜居養(yang) 生,且全村素來有種植葡萄樹的習(xi) 慣,被譽為(wei) “康養(yang) 小鎮·葡萄之鄉(xiang) ”。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600元。
圖為(wei) 袁軍(jun) 蘭(lan) 家種的葡萄。 魏建軍(jun) 攝
袁軍(jun) 蘭(lan) 家裏種葡萄已有20多年,最初隻是“賣點零花錢,主要自己吃”,隨著近年當地發展葡萄產(chan) 業(ye) ,葡萄品質和技術均有所改善和提高,當地村民開始在林地農(nong) 田等發規模發展,形成了葡萄美酒的全產(chan) 業(ye) 鏈,讓遊客盡情體(ti) 驗的同時,“醉”倒在農(nong) 家。
據統計,目前該村擁有葡萄品種20多種,2019年新種植優(you) 質葡萄220多畝(mu) ,年產(chan) 量達到了14萬(wan) 公斤,現有運營規範的8家合作社結合本村的葡萄產(chan) 業(ye) ,發展葡萄酒加工、葡萄樹栽種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培育葡萄樹苗14400株,葡萄酒加工釀製6900多公斤。
大川鎮土橋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袁中穩告訴記者,村裏上世紀60年代開始種植葡萄,通過幾十年的“深耕”,村民們(men) 都掌握了基本葡萄種植技術。近幾年,政府請來了專(zhuan) 家,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給農(nong) 戶進行技術培訓,使得葡萄的品質、品相得到質的飛躍。
圖為(wei) 當地農(nong) 家自釀的葡萄酒。 魏建軍(jun) 攝
不僅(jin) 如此,“種植也由以前的粗放式,轉為(wei) 精細化種植。”袁中穩說,通過培訓,村民也掌握了葡萄酒釀酒技術,既解決(jue) 了葡萄部分銷路問題,又帶動了旅遊產(chan) 品、農(nong) 家樂(le) 的發展。“現在村上上檔次的農(nong) 家樂(le) 有8戶,每戶帶動一個(ge) 貧困戶。”
在中組部幫扶下,土橋子村經過“千村美麗(li) ”示範村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專(zhuan) 業(ye) 旅遊村建設,以及“一十百千萬(wan) ”旅遊標杆村等項目的綜合實施,全村整體(ti) 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被中國官方評選為(wei) “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百佳範例”,被中央文明辦列入“2017年度全國文明村名錄”。
大川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世俊表示,土橋子村以發展經濟林果種植為(wei) 主,尤其是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庭院經濟,以前種葡萄零零散散,基本都是房前屋後的模式,現在改造提升後,種植產(chan) 業(ye) 化,所有的零散土地,整合起來種植品種葡萄。
如今的土橋子村,鳥語蟲鳴成賦韻,花香草綠伴雲(yun) 煙;葡萄飄香醉遊人,農(nong) 民致富有奔頭。獨具魅力的傳(chuan) 統文化和本地風土民情,吸引著八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劉世俊說,通過旅遊村打造,葡萄形成產(chan) 業(ye) 鏈,並衍生成了鄉(xiang) 村品牌,家家戶戶都吃上了“旅遊飯”。該村依靠葡萄產(chan) 業(ye) 僅(jin) 此一項,就能達到年收入人均5000元以上。目前,核心區吃住行遊購娛基本完善,下一步,將其打造為(wei) 四川、重慶、陝西的“進藏人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省舟曲縣大川鎮土橋子村:葡萄園裏的幸福生活
初春的土橋村,春意萌動,一派生機,家家戶戶院內,一條條葡萄藤已經萌發出新芽,承載著村民脫貧致富的希望。[詳細] -
葡萄熟了,遊客來了 藏鄉土橋村“活”了起來
近期,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舉辦了葡萄旅遊文化藝術節。活動吸引了來自陝西、四川及周邊數千名遊客前來品嚐觀光。 葡萄熟了,遊客來了 土橋村“活”了起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