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香裏飄出幸福味兒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南緣,這裏完整地保留並傳(chuan) 承著有1000多年曆史的時輪藏香古法製作技藝。2010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時輪藏香技藝傳(chuan) 承人馬角瑪創立了時輪藏香製作傳(chuan) 習(xi) 所,將這項技藝免費傳(chuan) 授給周邊村民,帶動他們(men) 脫貧增收,讓一支支藏香飄出改變生活的幸福味兒(er) 。
藏香配料考究,製作精湛。2008年,藏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時輪藏香由上百味藏草藥嚴(yan) 格按照配方精心調配,從(cong) 原料的采摘、研磨、配伍、攪拌、成形到晾製、窖藏、包裝,均恪守古律,依照傳(chuan) 統工藝程序加工製作。
目前,有200多人接受了藏香理論和製作技藝培訓,數十人熟練掌握了古法藏香製作技藝。在傳(chuan) 習(xi) 所學習(xi) 的村民很多都來自貧困家庭,他們(men) 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傳(chuan) 習(xi) 古法藏香工藝的同時,實現穩定脫貧。
壤塘縣依托唐卡、時輪藏香等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建立了47個(ge) 各類傳(chuan) 習(xi) 所,累計為(wei) 當地上千名青少年和貧困戶提供了就業(ye) 崗位。2019年,壤塘縣的唐卡、時輪藏香等文創產(chan) 品產(chan) 值突破600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壤塘非遺傳習所:藏區民間傳統藝術煥新顏
近年來,壤塘對散落民間的優秀文化進行挖掘、整理,成立藏戲、藏藥、梵音古樂、唐卡、石刻等非遺傳習所47個,許多逐漸被遺忘的民間藝術,重新回到農牧民身邊,煥發出新的活力。[詳細] -
探訪四川壤塘藏香傳習所:千年傳統工藝煉化精美藏香
1月11日,記者走進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一家仍保留純手工生產工序的藏香製作傳習所,探訪傳統藏香製作技藝。[詳細] -
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大力推動文化扶貧 牧民子弟成為藏陶師
壤塘縣近年來大力推動文化扶貧,按照“非遺+扶貧”思路,采取“政府扶持、傳承人自主創辦”方式,鼓勵扶持傳承人積極創辦傳習所,每年投入100萬元資金用於非遺傳習所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