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高原行|民宿建起來 生活富起來
甲居鎮(丹巴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分布在綠樹叢(cong) 中,陽光從(cong) 雲(yun) 的縫隙間投射在山坡上,錯落有致,恬靜安寧。
這裏是甲居鎮,位於(yu)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城西北6公裏處,海拔2000米,環境優(you) 美,四季如春。
53歲的唐秀英,是甲居鎮甲居一村村委會(hui) 主任。她家的藏式樓房,就在這片山坡上。紅白相間的牆壁上繪有各種花鳥魚蟲,其中有13間客房,用來接待遊客。
唐秀英家是較早發展家庭旅遊接待的,2000年,在政府的號召和鼓勵下,她家把空閑的房間騰出來,布置一番,開辦旅館。
“當時遇到的困難非常大。”唐秀英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有的村民觀念相對保守,很難接受陌生人住到家裏。“我們(men) 和其他30多戶鄰居,就這樣麵對著街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不理解,開始了創業(ye) 之路。”
幾年過去了,村民們(men) 見唐秀英的事業(ye) 越做越好,受到了鼓舞,也紛紛加入進來,一起走上了致富路。“現在大家的觀念都轉變了,很多人賺了錢就投資發展民宿,熱情非常高。”唐秀英說,他們(men) 家也從(cong) 一開始的兩(liang) 間房、6個(ge) 床位,發展到現在的13間房。
“3個(ge) 孩子上大學的費用都是開民宿賺出來的,如今兩(liang) 個(ge) 孩子已經工作,小兒(er) 子也剛剛從(cong) 醫學院畢業(ye) ,家庭沒有太大經濟壓力了。”唐秀英說。
能發展民宿,當然得益於(yu) 大環境的改善。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聯手,讓山村徹底變了樣。政府投資整治交通基礎設施,家家通了柏油路,村與(yu) 村之間也鋪設了石板路。“村裏人現在搞旅遊接待已經得心應手了,大家一門心思謀發展,爭(zheng) 取過上更好的日子。” 唐秀英笑著說。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收入有所減少,但唐秀英對未來充滿信心。“不出村、不離家,每年能收入二三十萬(wan) 元,這樣的日子不美嗎?”唐秀英笑笑說,臉上寫(xie) 滿了幸福。
記者手記:轉變觀念 遇見幸福
甘孜山多,相對貧困,但也有優(you) 勢,就是旅遊資源豐(feng) 富。綠水青山,就是發家致富的金山銀山。於(yu) 是,當地幹部群眾(zhong) 齊心協力,揚長避短,走起了旅遊扶貧的路子。吃旅遊飯,首先要轉變觀念。這中間,致富帶頭人的示範效應不容小覷。經過幾位帶頭人的努力,傳(chuan) 統觀念發生了轉變,群眾(zhong) 參與(yu) 的熱情高了,日子越過越好了。還要看到,當地黨(dang) 委、政府創設的好平台和好環境是基礎。各方齊發力,瞄準真問題。產(chan) 業(ye) 扶對頭,脫貧有奔頭。甲居鎮人的幸福,來得正是時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丹巴村民洛太的民宿致富夢:“除了好政策,自己更要有幹勁”
今年春節前,記者曾在甲居藏寨見到過洛太,那時他正忙著裝修自家房屋。他在打工過程中學會了經營民宿,便想自己當老板。“多掙一點,等3月梨花開的時候就可以接待遊客了。”[詳細] -
脫貧後的四川甘孜農牧民:在家門口走上了“致富路”
依靠著黃金莢,肖學鳳家在2019年順利脫貧,現在家裏冰櫃、電視、無線網全有了,5口人都換了新床,打開冰櫃看著滿滿一櫃的肉和凍貨,肖學鳳就樂得合不攏嘴。[詳細] -
四川省丹巴縣:電力有保障 村裏產業更興旺
項目覆蓋甘孜州56個鄉鎮153個貧困村,惠及農村貧困地區約1.4萬戶4.7萬餘人。目前2019年全部工程已按期完成施工和驗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