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青海玉樹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8月12日,玉樹州人民醫院,第四批北京援青醫療專(zhuan) 家蘇建偉(wei) 給影像中心的醫務人員培訓。李凱祥 攝
醫療是民生之需。
自2010年1月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十年來,北京援青團隊在醫療幫扶方麵付出了諸多努力。
北京青海玉樹指揮部黨(dang) 委委員、玉樹州委組織部副部長馬晨表示,北京援青團隊通過院長掛帥、專(zhuan) 家助陣、組團式醫療幫扶的方式,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玉樹州人民醫院便是北京對口玉樹醫療幫扶的重點項目之一。現在,玉樹州人民醫院不僅(jin) 滿足了玉樹當地藏族民眾(zhong) 的就醫需求,更吸引了來自果洛州以及四川和西藏等毗鄰地區的廣大患者。
跨越50載的醫療幫扶
北京醫療援建玉樹源遠流長。
1971年,北京鼓樓醫院響應國家支援邊遠地區的號召,進駐玉樹州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為(wei) 該院醫療技術的提高和傳(chuan) 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2010年1月,中央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四川雲(yun) 南甘肅青海省涉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意見》,確定北京對口支援玉樹。
2011年,為(wei) 推進北京-玉樹兩(liang) 地幫扶向縱深發展、加快“大美青海,健康玉樹”建設步伐,再次派遣援青幹部到玉樹州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據介紹,從(cong) 2016年8月的第三批援青團隊開始,北京專(zhuan) 門派出由1名州人民醫院掛職院長、1名州衛健委掛職副主任和5名醫生組成的援青醫療隊,正式開始了組團式醫療幫扶的曆程。
“至今已有四批北京援青醫療隊先後來到玉樹進行醫療幫扶。”第四批北京援青醫療隊領隊、玉樹州人民醫院院長郭勇說。
2018年8月29日,玉樹州人民醫院通過三級乙等醫院現場評審,成為(wei) 該州首家三級綜合醫院。這背後離不開幾代北京援青醫療團隊的努力。
目前,玉樹州人均期望壽命較2010年提高了6歲;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覆蓋率達100%;玉樹州90%以上的縣、鄉(xiang) 醫院,97%以上的村衛生室都能提供藏醫藥服務;實施孕產(chan) 婦免費住院政策,住院分娩率提高至98%;玉樹州醫療服務人員總數從(cong) 2010年的989人增長到2019年的2059人,注冊(ce) 執業(ye) (助理)醫師數增長了88.4%,注冊(ce) 護士數增長88.6%。
“玉樹市已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覆蓋城鄉(xiang) 、功能完善的城鄉(xiang) 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已基本建成。”玉樹州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白明說。
NICU成立後迎來“生死大考”
郭勇介紹,在北京的組團式醫療幫扶下,2017年3月9日,玉樹州人民醫院組建了玉樹州第一個(ge) 危重症兒(er) 童新生兒(er) 救治中心(NICU),屬涉藏地區州級醫院裏首創。
隨後,北京市對口支援玉樹的“解除一嬰致殘全家返貧”項目投入項目資金320萬(wan) 元,對NICU進行擴建,新生兒(er) 保溫箱增加到25個(ge) ,相對緩解了重症新生兒(er) 床位緊張的困境。
建成後的第13天,危重症兒(er) 童新生兒(er) 救治中心就迎來了第一場“生死大考”。
2017年3月22日淩晨1時許,玉樹州人民醫院兒(er) 科接診了三胞早產(chan) 低體(ti) 重兒(er) 。來院時三位患兒(er) 體(ti) 重最輕的1千克,最重的1.1千克,且均同時伴窒息、新生兒(er) 肺發育不全、缺氧缺血性腦病和低血糖等問題,各項生命指標均屬高危,生命體(ti) 征極弱、命懸一線。
兒(er) 科重症監護室立即啟動搶救應急措施,並組織醫療護理小組進行一對一緊急救治。經過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1個(ge) 月零2天的治療和護理,2017年4月24日上午,三胞胎早產(chan) 兒(er) 兄弟達到出院標準,順利出院。
“三胞胎的成功救治,創造了早產(chan) 極低體(ti) 重兒(er) 三胞胎存活的曆史。”郭勇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玉樹州人民醫院NICU已成功救治1268名危重症新生兒(er) ,0至1歲住院新生兒(er) 死亡率亦從(cong) 2016年的12.9%下降至2019年的1.9%,孕產(chan) 婦住院分娩率由2010年的70.89%提高到目前的99.11%,與(yu) 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馬晨表示,北京援青團隊通過院長掛帥、專(zhuan) 家助陣、組團式醫療幫扶的方式,正在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原醫療隊。
他介紹,通過實施並鞏固“院長+團隊+改革”的醫療援青模式,玉樹州人民醫院先後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骨關(guan) 節診療中心、包蟲病診療基地、危重症兒(er) 童新生兒(er) 救治中心等14個(ge) 新學科,開設了6個(ge) 新病區,開展了168項新技術、新業(ye) 務。
馬晨介紹,在改革中,玉樹州人民醫院利用北京專(zhuan) 家的專(zhuan) 業(ye) 技術特長,實施“手拉手”“結對子”“傳(chuan) 幫帶”計劃,打造出一支梯隊合理、技術精湛、人員穩定的醫療人才隊伍。“目前,已累計培養(yang) 各類業(ye) 務骨幹132人。”
在組團援建州人民醫院的同時,北京對口支援還累計投入資金1.79億(yi) 元,積極實施囊謙縣、曲麻萊縣醫療設備購置、藏醫院藥劑用房建設等20個(ge) 醫療幫扶項目,推進玉樹州乙肝、結核、包蟲病等重大傳(chuan) 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控。
“如今,北京對口支援玉樹醫療衛生工作已由單一的醫療領域逐步擴大到疾病控製、婦幼衛生、精神衛生等諸多領域,在提高玉樹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玉樹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馬晨說。
8月12日,玉樹州人民醫院,王宏偉(wei) (左一)在查房中詢問病人病情。
■對話
援青醫生王宏偉(wei) :希望把我的技術留在這裏
王宏偉(wei) 是第四批北京援青醫療隊的成員,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現在玉樹州人民醫院擔任內(nei) 二科副主任。
據了解,第四批北京援青醫療隊共有五名醫生,支援工作為(wei) 期一年,8月底將要返京。
新京報:你在醫院的日常工作是什麽(me) ?
王宏偉(wei) :我在玉樹州人民醫院的內(nei) 二科掛職副主任。作為(wei) 一名醫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給老百姓看病。我是一名中醫,主要是給患者開中藥或者紮針灸。
此外日常帶年輕大夫查房,他們(men) 有什麽(me) 疑難問題都可以來找我。我學習(xi) 了一些簡單的藏語,這樣方便跟我的患者直接交流。
再就是帶教,主要針對醫院的年輕大夫帶教。目前醫院裏很多的大夫都比較年輕,基礎相對薄弱一些,所以帶教這項工作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
新京報:這一年的工作有什麽(me) 收獲?
王宏偉(wei) :我記得最開始的時候,給患者看完病後,我告訴他紮針灸的效果會(hui) 很好,但很多患者非常抗拒,能接受針灸的不多。沒想到後來越來越多人來找我紮針灸,甚至有患者來醫院找我,什麽(me) 病都還沒看,就直接說“我要紮針灸”。
看到這樣的變化我非常欣慰,因為(wei) 這就是當地老百姓對我的認可與(yu) 肯定,這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獲。
新京報:有什麽(me) 讓你印象最深的事?
王宏偉(wei) :今年3月份,急診來了一個(ge) 本地的中年婦女,她一直攥著一隻手,說疼得不行,感覺裏麵有蟲子在爬。
當時很多大夫都在,都不知道到底是怎麽(me) 回事。我想到有一個(ge) 穴位叫“百蟲窩”,就說試試吧。針灸後患者說疼痛緩解了一些,但把針拔了之後又開始疼。
後來我看到有個(ge) 米粒大小的鼓包,而且在移動,我就拿針圍刺它,弄了快三個(ge) 小時,最後這個(ge) 患者終於(yu) 說不疼了。
其實我們(men) 最後也不太清楚這個(ge) 病到底是怎麽(me) 回事,後來有一名西寧的兒(er) 科專(zhuan) 家說,這種症狀很有可能是“蠅蛆病”。
在玉樹,很多患者的病都不是我們(men) 內(nei) 地常見的,而且很多病的發展階段也都不太一樣,這為(wei) 我們(men) 的治療工作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新京報:即將結束援青工作,有何感想?
王宏偉(wei) :過去的一年,我傾(qing) 注心血最多的就是帶教,希望把自己懂的知識傳(chuan) 授給這裏的醫生。
我們(men) 一直說要“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原醫療隊”,雖然我即將離開這裏,但我希望把我的技術留在這裏,把這裏的醫生教會(hui) ,讓他們(men) 來繼續為(wei) 當地的老百姓造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京援建青海玉樹培訓學校裏的“藏藝傳承”
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70%的人口從事畜牧業……產業結構單一,製約著曲麻萊縣的發展。但隨著2016年北京援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的培訓學校“落地生根”,讓當地牧民的生存技能變得豐富。[詳細] -
北京累計投入2億多元支援青海玉樹教育
自2010年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十年間,北京已經派出先後四批、共計176名援青幹部人才來到青海玉樹進行支援工作。十年來,北京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30.7億元,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24個。[詳細] -
北京176名“援青人”助青海玉樹脫貧摘帽
“今年是北京對口支援玉樹的第十年,從2010年開始,已經有先後四批、共計176名援青幹部人才來到了青海玉樹。”馬晨介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