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脫貧攻堅高原行|青海湖畔護魚人

江山 發布時間:2020-09-08 10:38:00來源: 人民日報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在青海湖畔長期靠打魚為(wei) 生的李一帆,卻放下了漁具,幹起了保護湟魚的事,從(cong) “打魚郎”變成了“護魚人”。

  李一帆今年40歲,他家祖輩上世紀50年代從(cong) 青海海晏縣西海鎮搬到剛察縣,靠打湟魚為(wei) 生。李一帆12歲起,就跟著外公學打魚。

  剛察縣是離青海湖最近的一個(ge) 縣。每年6月到8月間,這裏的氣溫逐漸升高,迎來湟魚洄遊的季節。青海湖的含鹽量和堿度很高,小湟魚在淡水中出生,然後到青海湖中長大,成年後溯河洄遊到淡水河產(chan) 卵再回到鹹水湖內(nei) 。剛察縣境內(nei) 的沙柳河、泉吉河、哈爾蓋河、布哈河和吉爾孟河5條主要入湖河道,便是湟魚洄遊的通道。

  作為(wei) 青海湖特有魚類,湟魚的學名是“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的核心環節,2004年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曾將其列為(wei) 瀕危物種。

  今年7月初,記者在沙柳河岸邊看到,河道裏的湟魚逆流而上,濺起片片水花。“半河清水半河魚”的景象,令人歎為(wei) 觀止。

  李一帆告訴記者,在他小時候,這樣的景象還隻是聽老一輩人在講故事中提到過。曾經一段時間,由於(yu) 多年的濫捕,再加上氣候變暖,湟魚的生存受到很大影響,數量銳減。湟魚洄遊的壯觀場麵,他也沒見過。

  1994年開始,政府實施封湖育魚政策。2011年開始的第五次封湖育魚為(wei) 期10年,直到2020年12月31日。

  開始封湖育魚的時候,李一帆和其他漁民有些想不通:“以前靠打魚為(wei) 生,也沒有什麽(me) 其他生活技能,一下子不讓打魚了,收入就減少了。”

  家裏的老人鼓勵李一帆從(cong) 銀行貸款養(yang) 羊,買(mai) 車跑運輸。慢慢地,事業(ye) 有了起色,日子也好了起來。李一帆發現,除了打魚,還有更好的謀生手段。

  有一年湟魚洄遊高峰期,因為(wei) 幹旱,河道斷流了。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這幾條大河都出現了湟魚擱淺的情況,有很多牧民和誌願者來搶救湟魚。

  李一帆看到一些牧民和誌願者在河裏徒手撈湟魚。“他們(men) 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對。”但是,人們(men) 開始時並不相信李一帆。“既然你們(men) 不相信我,那我把湟魚打撈上來之後交給你們(men) 去放生。”李一帆說。於(yu) 是,他就用以前打魚的專(zhuan) 用工具把擱淺的湟魚搶救上來,任務完成了,牧民和誌願者們(men) 也開始信任他了。

  從(cong) 此以後,每年湟魚洄遊季節,李一帆都會(hui) 主動申請義(yi) 務參加保護工作。牧民也會(hui) 在家裏燒好茶,帶上食物,給李一帆他們(men) 提供幫助。

  實施封湖育魚以來,湟魚受到了保護,漁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李一帆說:“這幾年,隨便去湖邊看,就能看到從(cong) 上遊來的湟魚,這在以前是很難見到的事情。我爺爺曾說以前這裏是生態非常好的地方,我們(men) 覺得隻是在聽故事;現在,這些故事裏的情景在我們(men) 麵前真實地出現了。”

  李一帆現在注冊(ce) 成立了一家公司,有12名員工。員工的工資、運營的成本費等去除後,每年還有一二十萬(wan) 元的收入。他預計,隨著青海湖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多的人會(hui) 來旅遊,“我現在的公司就是經營旅遊,帶遊客去了解牧民的生活和當地的民俗文化。”

  “旅遊旺季,母親(qin) 做手工酸奶,出售給遊客。父親(qin) 每天和其他老人一起幹活、健身、打牌。孩子在學校安心上學。這樣的日子美得很。”李一帆說。

  ■記者手記:讓保護生態成為(wei) 自覺行動

  徜徉在青海湖邊,能真切感受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青海湖是一個(ge) 龐大的自然生態係統。曆經多年的封湖育魚,湟魚增加,鳥類繁盛,生態係統正趨向良性循環。美麗(li) 的青海湖,在純淨的藍天下,飛鳥翩翩。行走在環青海湖地區,“愛我青海,保護湟魚”的橫幅隨處可見。義(yi) 務保護湟魚的牧民說得最多的就是:“保護湟魚就是保護青海湖,就是保護我們(men) 共同的家園,我們(men) 要讓保護生態成為(wei) 大家的自覺行動。”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脫貧攻堅高原行|引來活水,潤了民心旺了產業

    W020200818340994643906.jpg
    10年來,天津援青累計落實資金10.35億元,實施援建項目227個;黃南州分10批選派53名黨政幹部,到天津交流掛職鍛煉;雙方簽訂了包括科教文衛、商貿旅遊等在內的131項幫扶合作協議。[詳細]
  • 脫貧攻堅高原行|綠了草原 紅了日子

    W020200815398993173318.jpg
    在草原采訪,最令我感動的是,牧民們自發懸掛起的一麵麵五星紅旗,在帳篷前、在屋頂上,獵獵飄揚;最讓我難忘的是,牧民們那一張張純真樸實的笑臉,洋溢著幸福喜悅,真誠渴望與你分享。[詳細]
  • 脫貧攻堅高原行|幸福日子還長著呢

    村民生活方式變了,思想觀念也隨之變化。如今走在長江源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生機和活力,村民們幹勁十足,朝著更加幸福的生活前行。可以想見,長江源村還會繼續變,越變越好,越變越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