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脫貧攻堅高原行|綠了草原 紅了日子

賈豐豐 發布時間:2020-08-15 11:01:00來源: 人民日報


治安聯防組黨(dang) 員正在進行治安巡邏。

  天色微亮,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鄉(xiang) 格多村的村民多旦就早早起床,冒著蒙蒙小雨,來到自家牛圈,給犛牛喂食……“它們(men) 今天可要派上大用場了。”

  進入7月,草原的降水逐漸多了起來,黑土灘治理迎來了好時機。上午10點多,多旦趕著犛牛,來到後山和大家會(hui) 合。“撒播草籽前需要疏鬆土壤,而犛牛蹄則是天然的‘翻土機’。”說著,隻見在十幾名牧民的驅趕下,近百頭犛牛來回奔跑,黑土灘上,大小蹄印有深有淺,牧民緊跟著播下備好的草籽……“這是我們(men) 生產(chan) 發展組自己發明的辦法,很管用,從(cong) 去年到今年,已經完成近700畝(mu) 黑土灘治理。”多旦滿是自豪。

  幾年前,因為(wei) 牲畜超載,草場質量下降。鄉(xiang) 親(qin) 們(men) 隻能通過擴大養(yang) 殖數量來保證收益。“久而久之,黑土灘遍布草原。牧民們(men) 仿佛陷入了一個(ge) 走不出的怪圈,由此引發的矛盾糾紛更不在少數。”回憶起幾年前的情形,多旦至今都很痛心。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同的苦惱怎麽(me) 解?瑪沁縣以黨(dang) 建為(wei) 統領,以製度化、生產(chan) 化、生活化、精準化、具體(ti) 化、通俗化、實效化等“十化黨(dang) 建”工作為(wei) 抓手,在全縣35個(ge) 村成立了生產(chan) 發展、糾紛調解、環境保護幾個(ge) 小組,引導群眾(zhong) 做好草畜平衡、生態治理。後來又成立互幫互助、衛生評估、治安聯防、教育督導、精神文化、保障聯絡、聯係協調、效率督導等11個(ge) 專(zhuan) 項工作組,營造全民參與(yu) 、民族團結、共建美麗(li) 鄉(xiang) 村的良好氛圍。

  “大家互相約定互相幫助,工作組不僅(jin) 推動了脫貧攻堅,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及村集體(ti) 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衛生、教育等方麵的一些問題也得到了解決(jue) ,我們(men) 身邊的煩心事越來越少了。”如今,作為(wei) 全鄉(xiang) 生產(chan) 發展組的成員,多旦幹勁滿滿。站在自家的牛圈前,他算起了賬:“出欄十來頭牛,種了五六畝(mu) 青稞,還有每月1800元的生態管護員補貼,今年小十萬(wan) 的收入,穩穩的!”

  “群眾(zhong) 工作到位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更多了,許多事情就更好辦了。”控輟保學工作實現“清零”,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健康扶貧“雙簽約”率達到98%……說起變化,優(you) 雲(yun) 鄉(xiang) 德當村第一書(shu) 記紮西多傑感觸頗深,“四年多來,我們(men) 與(yu) 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終於(yu) 擺脫了困擾世世代代的貧困。有之前積累的工作方法,有11個(ge) 工作組不斷創新,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充滿信心。”

  記者手記:感動與(yu) 難忘

  在草原采訪,最令我感動的是,牧民們(men) 自發懸掛起的一麵麵五星紅旗,在帳篷前、在屋頂上,獵獵飄揚;最讓我難忘的是,牧民們(men) 那一張張純真樸實的笑臉,洋溢著幸福喜悅,真誠渴望與(yu) 你分享。

  從(cong) 曾經的世代貧困,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從(cong) 草畜失衡的惡性循環,到水草豐(feng) 美、牛羊肥壯的如詩畫卷……草原上的可喜變化表明,隻要基層黨(dang) 組織強了,黨(dang) 員作用發揮好了,老百姓有了主心骨、帶頭人,將“有能力”的“扶起來”,將“扶不了”的“帶起來”,將“帶不了”的“保起來”,大家就能齊心實幹找出路,生活就一定會(hui) 越來越美!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