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濕島”守護者:日行50公裏 翻山越嶺隻為守護家園
“進山巡護最遠的時候一天走了50多公裏,雖然累,但是看著山裏的河流變多,草木茂盛,垃圾變少,我就很有成就感。”王學清說。
圖為(wei) 9月9日拍攝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 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今年46歲的王學清是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山國家公園油葫蘆保護分區的一名生態管護員,這份管護工作他已經做了4年。由他負責管護的保護區麵積有2000畝(mu) ,全部巡護完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布設紅外相機監測野生動物、記錄巡護監測情況、發布保護區照片、撿拾垃圾,都是他每天要完成的工作。
王學清認為(wei) 這些工作內(nei) 容裏,布設紅外相機最具有“技術含量”。“紅外相機主要用來監測野生動物,我們(men) 要了解動物的生活習(xi) 性才能準確布設,讓紅外相機發揮作用。”王學清說。
圖為(wei) 9月9日,管護員們(men) 記錄巡護監測情況。 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為(wei) 了監測到雪豹、荒漠貓等野生動物,管護員必須找到深穀中有獸(shou) 道足印的山梁和石壁。“野生動物經常會(hui) 沿著山梁行走,背靠著大石壁。”擁有豐(feng) 富放牧經驗的管護員積合保分享起經驗,“所以在這種位置布設紅外相機才能拍到更多的動物行動軌跡畫麵。”
這些地方往往道路崎嶇,地形複雜。“我們(men) 就像岩羊一樣,它們(men) 能到的地方,我們(men) 就能到。”積合保笑著說。
布設好的紅外相機,還需要管護員們(men) 精心看護。山間雜草叢(cong) 生,為(wei) 了拍攝效果,不能讓雜草擋住紅外相機,每隔一段時間管護員們(men) 都要再檢查布設完成的紅外相機,如果相機前雜草過於(yu) 茂密,就要清理雜草。
“我們(men) 在去年拍攝到了5隻雪豹同框的畫麵,今年又拍攝到5隻荒漠貓同框的畫麵,這說明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在這裏安家。”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葛文榮說。
圖為(wei) 9月9日,生態管護員王學清(右)在巡護過程中撿拾垃圾。 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水源產(chan) 流地,也是中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世界高寒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廊道,對中國西部生態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wei) “中國濕島”。作為(wei) 中國首批設立的10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之一,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區青海片區麵積為(wei) 158.51萬(wan) 公頃。
祁連山地貌多為(wei) 崎嶇陡峭的山路,巡護大多隻能靠管護員徒步完成。山間氣候多變,時晴時雨,由於(yu) 路麵濕滑,再加上海拔逐漸升高,管護員們(men) 每前進一步都要耗費更多的體(ti) 力。
中午時分,王學清從(cong) 包裏拿出一個(ge) 白餅、一袋榨菜、一瓶礦泉水吃了起來。“在這山裏巡護的時候,這頓簡單的午餐就已經很好了。”王學清笑著說。
“基本上每次巡護都能看到野生動物,岩羊最常見,還有野犛牛、荒漠貓、白唇鹿、赤狐。”說起祁連山裏的野生動物,王學清如數家珍。“以前叫不上這些動物的名字,當了管護員之後,才知道這些都是我們(men) 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王學清告訴記者,平時進山巡護的時候基本都是兩(liang) 個(ge) 人搭伴進行,有時候也會(hui) 碰到棕熊等動物。“我們(men) 都隨身帶著炮,如果遇到危險,就放炮把它(動物)嚇跑。”王學清說。
日複一日做著有些寂寞的工作,王學清說:“這裏是我們(men) 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人類和野生動物都靠著祁連山哺育,保護這裏,就是守護我們(men) 自己的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草原上的義務環保隊:從被看不起到牧民自發參與
作為剛察草原上第一個義務環保隊,隊員在撿拾垃圾的同時進行著環保宣傳,希望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環保隊伍也由最初的4個人發展到現在的40餘人,村裏人人都是義務環保人。[詳細] -
生態護林員聶文強:給子孫後代留下美好家園
聶文強介紹,現在通過生態管護,自然生態環境大為改善。“保護好這裏的一草一木,就是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家園,就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家園。”[詳細] -
黃河源頭最美“生態管護員”:生活好了,環境美了
當上生態管護員後,不僅生活好了,家鄉的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