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是一個值得來的地方”
雅江縣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
“以前對甘孜州不是很了解,經過8天的采風,發現這裏把傳(chuan) 統文化、民族風尚和現代思想傳(chuan) 承融合得很好。甘孜州是一個(ge) 值得來的地方。”9月9日,由四川省委網信辦指導、甘孜州委網信辦主辦的“打卡318酷炫甘孜”2020全國網絡媒體(ti) 、網絡名人甘孜采風活動圓滿結束。
8天時間,19名全國知名網絡媒體(ti) 記者和網絡名人,圍繞脫貧攻堅、教育衛生、生態環保、民生產(chan) 業(ye) 等主題,深入瀘定、康定、雅江、理塘、鄉(xiang) 城、稻城等縣(市),深度感受雪域高原群眾(zhong) 的幸福新生活,並用鏡頭和文字呈現其可喜的發展變化。
鏡頭一
產(chan) 業(ye) 扶貧
就業(ye) 提升造血能力
農(nong) 牧民家門口增收
犛牛乳冰淇淋、犛牛奶、曲奇餅幹、奶茶……走進康定藍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濃鬱醇厚的牛乳香味撲鼻而來。
“公司與(yu) 甘孜各牧業(ye) 區建立合作關(guan) 係,產(chan) 品原料均來自本地。”藍逸食品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按照“基地+奶站+牧民”的經營模式,公司與(yu) 牧民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風險共擔。2019年,公司收購康定市呷巴鄉(xiang) 、塔公鎮等鄉(xiang) 鎮犛牛奶總量突破100噸,累計發放奶款150多萬(wan) 元,帶動牧戶年均增收3萬(wan) 元左右。
牢牢牽住產(chan) 業(ye) 扶貧的“牛鼻子”,提升扶貧造血功能,是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業(ye) 的長遠之計。坐落於(yu) 鄉(xiang) 城縣青德鎮的藏青蘭(lan) 藥業(ye) 產(chan) 品生產(chan) 線上,工人們(men) 熟練地操作著設備。
“藏青蘭(lan) 藥業(ye) 入駐康南深加工園區,有效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就業(ye) 難題,務工群眾(zhong) 年均收入26000—30000元。”該公司質量部經理楊華說,藏青蘭(lan) 藥業(ye) 已建成生產(chan) 線3條。
據鄉(xiang) 城縣經濟信息和商務合作局經信股股長彭錯介紹,類似於(yu) 藏青蘭(lan) 藥業(ye) 的企業(ye) 在康南深加工園區共有3家。整個(ge) 園區共解決(jue) 6000多人就業(ye) 。今年10月後,園區計劃再引進3家企業(ye) ,屆時,將會(hui) 提供更多工作崗位。
鏡頭二
農(nong) 旅融合
旅遊助推脫貧
“最窮村”變“最富村”
修建通村路,建設遊客中心、觀景台、步行棧道,安裝路燈122盞,實施64戶庭院改造……隨著一係列措施實行,折多山下第一村水橋村破繭蝶變。
水橋村位於(yu) 康定市新都橋鎮,全村90戶3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66人。自脫貧攻堅啟動以來,水橋村發揮旅遊區位優(you) 勢,把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相結合,深入做好做足“進藏門戶”文章。
據該村第一書(shu) 記陳旭東(dong) 介紹,2018年底,水橋村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目前,水橋村主要發展民宿產(chan) 業(ye) ,整個(ge) 村落已改造出65戶民居民宿,民宿產(chan) 業(ye) 在2019年為(wei) 該村帶來150餘(yu) 萬(wan) 元的收入。
大力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龍頭景區和群眾(zhong) 共享發展成果。稻城縣堅持門票收入按比例向群眾(zhong) 分紅,亞(ya) 丁景區2019年門票收入9031萬(wan) 元,地方分成占23%,原住民占10%。仁村、葉兒(er) 紅村、亞(ya) 丁村從(cong) 景區馬幫經營中直接受益691萬(wan) 餘(yu) 元。同時,旅遊業(ye) 的發展,還為(wei) 國道318線及東(dong) 南路沿線廣大群眾(zhong) 帶來近萬(wan) 個(ge) 服務崗位和就業(ye) 機會(hui) ,沿線群眾(zhong) 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仁村56歲村民媽姆電珠將房屋出租給投資商建民宿,“以前靠天吃飯,挖蟲草鬆茸,一年掙不到2萬(wan) 元。現在每年至少收入三四十萬(wan) 元。”2015年起,仁村大力發展旅遊業(ye) ,到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3.8萬(wan) 元,從(cong) “全縣最窮村”蛻變為(wei) “全縣最富村”。
鏡頭三
教育惠民
集中辦學解難題
貧困生享同等優(you) 質教育
“全校48個(ge) 教室全部實現多媒體(ti) 教學。”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副校長宋誌華告訴記者,與(yu) 成都市實驗小學聯網合作,學生不出甘孜就能學到和成都小學生一樣的課程。
呷拉鎮片區寄宿製學校是雅江縣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裏的小學。近年來,為(wei) 解決(jue) 學校設施陳舊、師資配比低、教學質量低下等問題,雅江縣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正式開工建設。2019年園區全麵建成,包括一所幼兒(er) 園、一所小學、一所中學,占地麵積233畝(mu) ,總投資4億(yi) 餘(yu) 元。
目前,呷拉教育集中辦學區在校學生全部享受免費寄宿製教育,偏遠地區和貧困家庭子女可以享受同等優(you) 質教育。集中辦學,更好實現教育資源優(you) 化配置,形成規模效應,為(wei) 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全縣中學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今年中考平均分比去年提升了10餘(yu) 分。”雅江縣教育和體(ti) 育局副局長李斌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攜手共繪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一個擺脫貧困的村莊、一份有奔頭的工作、一句流利的普通話……四川的創建工作,從點滴入手、潤物無聲。[詳細] -
四川省甘孜州建州70年:貧困縣全摘帽 絕對貧困問題解決
據了解,甘孜州經濟總量從1950年的3400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388.46億元,是70年前的1142.5倍;人均GDP從1950年的66元增長到2019年的32440元,是70年前的491.5倍。[詳細] -
從“脫貧路”走向“幸福路”
截至目前,四川省涉藏地區實現新增治理沙化土地146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麵積1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國省控斷麵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常年保持在99.5%以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