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畜牧業唱響草原新牧歌
進入秋天,海拔3700多米的河曲草原又迎來了“換裝”季節:朝陽下,藍天白雲(yun) ,碧草微黃,星星點點的牛羊散落其間。眼前的景致,讓長愛覺得很享受,也很踏實。
“這是草原本該有的樣子!”長愛對記者說。
年近50歲的長愛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賽爾龍鄉(xiang) 蘭(lan) 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這個(ge) 村生態有機畜牧業(ye)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理事長。在他看來,走上生態畜牧業(ye) 發展路子的蘭(lan) 龍村已經徹底變了。
蘭(lan) 龍村是一個(ge) 純牧業(ye) 村,雖然全村可利用草場有18萬(wan) 餘(yu) 畝(mu) ,但是受高寒氣候條件製約,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場退化以及增收難、脫貧難一度成為(wei) 這個(ge) 村子發展的“瓶頸”。2015年底,村裏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63人,占全村總人口的13.5%。
為(wei) 了破解草畜矛盾和緩解草原生態環境壓力,近年來,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幫助下,蘭(lan) 龍村加快推進發展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采取以草場、現金和牲畜折價(jia) 入股的方式整合資源,逐步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之路。
目前,蘭(lan) 龍村124戶牧民中,有119戶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共整合草場資源15萬(wan) 畝(mu) ,犛牛存欄量保持在3000頭左右。
“2017年首次分紅的時候,合作社的經營收入隻有86萬(wan) 餘(yu) 元,分紅隻有25萬(wan) 多元;去年,合作社實現經營收入822萬(wan) 元,光分紅就分了421萬(wan) 元。”長愛說。
得益於(yu) 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2019年,蘭(lan) 龍村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7萬(wan) 元,全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合作社給家鄉(xiang) 帶來的變化太大了,這也是我選擇大學畢業(ye) 後又回到合作社工作的原因之一。”24歲的華旦多傑說。
華旦多傑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從(cong) 小目睹了母親(qin) 放牧的艱辛和生活的艱難,他曾暗下決(jue) 心上大學後要走出草原,然而,看到生態畜牧業(ye) 給草原帶來的新希望,大學畢業(ye) 後,他又改變主意回到家鄉(xiang) 。
“合作社改變了過去一家一戶分散放牧的低效生產(chan) 方式,實現了規模化科學養(yang) 殖,而且通過從(cong) 事風幹肉加工、電子商務等延伸項目,初步實現了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這是家鄉(xiang) 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華旦多傑看來,家鄉(xiang) 生態畜牧業(ye) 的發展需要像他這樣的“大學生牧民”。
生態畜牧業(ye) 的發展不隻帶來了顯著的增收和帶貧效果。通過合作社推行劃區輪牧、優(you) 化草場利用,引入先進的畜牧技術改良畜種、提高養(yang) 殖效率,草原生態環境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草原綜合專(zhuan) 業(ye) 隊監測的數據顯示,2013年,蘭(lan) 龍村草場平均每畝(mu) 產(chan) 草量在350公斤左右,而2019年,該村草場平均每畝(mu) 產(chan) 草量達到了570公斤。
“探索集約化草地生態畜牧業(ye) 經營新機製,在畜牧業(ye) 生產(chan) 上,依托合作社實現草場統一規劃、劃區輪牧、畜產(chan) 品統一銷售,進而實現草畜平衡下的增收,是撬動河南這個(ge) 純牧業(ye) 縣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的著力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農(nong) 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長張鵬飛說,目前,當地已啟動了對全縣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的股份製改造。
來自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提供的信息顯示,2010年以來,以草畜平衡為(wei) 核心,探索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ye) 協調發展的生態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青海省牧業(ye) 村逐步實現了合作社的全覆蓋,其中,像蘭(lan) 龍村這樣實現“牧民變股民”的合作社超過了100個(g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海西州:靠生態產業過上好日子
柴達木地域遼闊,但多為荒漠戈壁,發展農牧業土地資源有限。如何將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麵兼顧統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用自己的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綠色答卷”。[詳細] -
生態畜牧業的“曲麻日傳奇”
在曲麻日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貯草棚牆麵上,毫無例外地掛著那熟悉的30個紅色大字——“以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飼養、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收益按股分紅。”[詳細] -
草原上興起合作社 青海牧民變股東
幾年時間,牧民們的思想變了、錢包鼓了、草場美了。如今,上遊村已經在這片草原蝶變為一個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莊。這個變化要得益於合作社堅持走生態畜牧業的發展道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