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紅原縣:“最美草原”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我從(cong) 小就喜歡藏裝,夢想成為(wei) 一名出色的藏裝設計師,看到顧客穿上我為(wei) 他們(men) 製作的衣服,心裏真的非常幸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鎮德香村嘉末裁縫店老板澤旺能周一邊忙著為(wei) 客人縫製藏裝,一邊高興(xing) 地說。
過去,澤旺能周是德香村的一名建檔貧困戶。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他家損失了80頭牛,讓本就拮據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脫貧攻堅中,當地相關(guan) 部門不僅(jin) 為(wei) 澤旺能周購買(mai) 醫保,還幫助他申請了產(chan) 業(ye) 扶持基金開起了裁縫店,一係列扶貧政策讓澤旺能周的日子重新走上正軌。
澤旺能周的故事,也是紅原縣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紅原縣以政策為(wei) 導向,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群眾(zhong) 生活質量,大力改善草原生態,千方百計地為(wei) 農(nong) 牧民增加收入。
“星級激勵”讓他們(men) 從(cong) 喪(sang) 失信心到充滿幹勁
湛藍的天空、漫山的牛羊……有“紅色草原”“江河之源”之稱的紅原縣,處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部邊緣,全縣平均海拔3507米,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區、地方病高發區於(yu) 一體(ti) ,屬國家高原深度貧困縣。
2015年,紅原縣率先在瓦切鎮日幹村試點“星級激勵”評定機製,初步將全村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星級評定範疇,首次評定5星貧困戶6戶、4星10戶、3星20戶、2星15戶、1星5戶,2017年實現了貧困村摘帽的目標,2019年實現了整村貧困戶全體(ti) 脫貧的目標。
日幹村村民索朗紮西2006年患上了高血壓、高血栓等疾病,逐漸喪(sang) 失脫貧信心,被認定為(wei) 精準識別貧困戶後,他要麽(me) 把上門幫扶的幹部拒之門外,要麽(me) 就對各種幫扶政策采取抵製措施。
改變發生在2017年,瓦切鎮黨(dang) 委政府在全鎮範圍內(nei) 對貧困戶開展“星級激勵”評定活動,索朗紮西的鄰居們(men) 因致富動力強、誠實守信強等不同原因受到表彰,獲得了相應的榮譽,這極大地觸動了索朗紮西。
隨後,索朗紮西與(yu) 妻子攜手拔窮根。經過兩(liang) 年的精心勞作,他們(men) 的家庭收入2018年就淨增4萬(wan) 元,不但摘掉了窮帽子,索朗紮西還被評定為(wei) “勤奮之星”。“以後我還想把‘教育之星’‘衛生之星’等都拿了,爭(zheng) 取拿個(ge) 全滿貫。通過我的努力帶領全村群眾(zhong) 奔向美好生活。”索朗紮西對生活充滿信心。
促進牧草業(ye) 科學發展,實現牧業(ye) 增效、牧民增收
眼下臨(lin) 近冬季,紅原縣不少牧民都開始為(wei) 牲畜過冬儲(chu) 備草料。過去,不少當地養(yang) 殖大戶家裏雖有上百頭犛牛,但即使養(yang) 殖經驗豐(feng) 富,仍然要時常麵對犛牛的疾病、凍餓死等突發狀況。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紅原縣大力協調推進科技扶貧,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促進牧草業(ye) 科學發展,實現牧業(ye) 增效、牧民增收等目標。
今年5月,在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紅原科研基地及相關(guan) 科技企業(ye) 的支持下,6架大型無人機在紅原縣瓦切鎮沙化草地首次開展了無人機飛播種草試驗及高原飛播種草生態修複技術研究。試驗中,研究了不同草種(垂穗披堿草、硬稈仲彬草和燕麥及其混合草種)在未包衣條件下的播種量、飛行速度、飛行高度、播幅與(yu) 風速風向之間相互關(guan) 係,實地監測了飛播種草效果,為(wei) 大麵積利用無人機開展高原飛播種草生態修複提供了很有價(jia) 值的參考和借鑒。
今年以來,紅原縣立足高原畜牧大縣,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力促畜牧業(ye) 穩定生產(chan) ,全力助力脫貧攻堅。春季,針對強降雪導致的氣溫驟降給全縣畜牧業(ye) 生產(chan) 和牲畜安全過“春乏”關(guan) 造成一定影響等情況,為(wei) 確保季節性平穩生產(chan) ,實現牧業(ye) 增效、牧草種植合作社等經營主體(ti) 作用,及時為(wei) 全縣農(nong) 牧民發放救災飼草料208噸,結合牧戶自備草料,有效緩解和減少牧戶經濟損失。現如今,紅原縣瓦切鎮唐日合作社的牧草生產(chan) 鏈已經形成從(cong) 種植、收割、翻曬、打捆、運輸一條龍全程機械化的作業(ye) 模式。
目前,紅原縣域內(nei) 已有四川省草科院、西南民大等科研院所和大專(zhuan) 院校人才團隊,為(wei) 草、畜生產(chan) 技術、草地管理提供了雄厚的技術保障。統計顯示,已累計開展草原圍欄建設700萬(wan) 畝(mu) ,優(you) 良人工草地麵積增加到61萬(wan) 畝(mu) 。實施戶營種草50萬(wan) 畝(mu) ,建設標準化草場18000畝(mu) ,科技扶貧讓綠色鋪滿整個(ge) 紅原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紅原日幹村:昔時紅星照耀 如今“五星”致富
雖然瓦切鎮日幹村在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在貧困戶中實施的“星級激勵”評定機製如今仍在有效運行,脫貧後的群眾更加看重榮譽的擁有、精神的富有。[詳細] -
海拔3500米高原蔬菜豐收 四川紅原人有了自己的菜籃子
“今年是第一年試種,明年就可以規模化種植了。以後再擴大到120畝,本地人吃蔬菜就不愁了。”作為該蔬菜種植園區的試種負責人,旦真貢對目前試種的效果很滿意。 [詳細] -
一圖看懂四川紅原“星級評定”扶貧扶誌新路徑
破解“精神貧困”是做好穩定脫貧的重中之重和難中之難。近年來,四川阿壩州紅原縣探索出“星級評定”扶貧扶誌新路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