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起來 富起來——四川省紅原縣激發村民發展內生動力
乳白色的犛牛奶冒著熱氣從(cong) 水壺裏流出,滾燙的火爐烘熱了整個(ge) 房間。窗外,十幾頭犛牛悠閑地吃著草……
牧民西西尼多和妻子正商量著接下來再去安徽打工的事,“我去打工,你把家裏孩子照顧好,衛生搞好,爭(zheng) 取今年再評一個(ge) 紅五星。”
爭(zheng) 評紅五星,穩步奔小康。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鎮日幹村,50多戶貧困戶如今都已脫貧。和西西尼多一樣,大家眼下又有了新目標:努力爭(zheng) 當五星戶——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當地實施“星級評定”激勵機製,激發村民發展內(nei) 生動力。
“脫貧致富路子不少”
紅原,因紀念紅軍(jun) 長征走過這片大草原而得名,是阿壩州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的地方。“半年都是冰凍期”,當地人這樣總結高寒缺氧的氣候條件。這裏以純牧業(ye) 為(wei) 主,多年來,牧民們(men) 習(xi) 慣了逐水草而居,很少有人走出草原。
“牧業(ye) 規模小,賺不了多少錢。”西西尼多2014年被定為(wei) 貧困戶,自己也清楚原因在哪兒(er) ,“習(xi) 慣了安逸,總覺得有牛、有草地的日子很舒坦。”西西尼多說,家裏原有十幾頭犛牛,但隨著幾個(ge) 孩子長大,自己逐漸感受到了壓力,“錢一個(ge) 勁往外流,花的地方多啊。”
年過三十的澤讓傑,家裏開了個(ge) 小賣部,是村裏的“經營之星”,前幾年也很貧困。“剛嫁過來的時候,房子很破,老公也沒什麽(me) 幹勁。”在新居裏,澤讓傑將新鮮的炸油酥遞給來客,“過去的日子始終緊巴巴”。
在瓦切鎮幹了幾年,包村幹部、副鎮長阿辦刀交很熟悉日幹村的情況,“一些群眾(zhong) 是因為(wei) 生病幹不動,還有一些則是不願苦幹、消極無為(wei) 。”
“日幹村其實也有不錯的條件。”阿辦刀交告訴記者,村子離國道近,交通方便;旁邊就是紅軍(jun) 過草地的紀念碑,旅遊資源好;草場麵積廣,生態好。此外,紅原作為(wei) 貧困縣還得到一些省份的對口支援,“脫貧致富路子不少,關(guan) 鍵是要幹起來!”
“評上了紅五星,覺得光榮”
怎麽(me) 讓大家幹起來?2017年,在日幹村第一書(shu) 記熊華明等人倡導下,“星級評定”的激勵機製開始在村裏實施。
阿辦刀交介紹,按照勤勞致富強、誠實守信強、遵紀守法好、衛生環境好等七方麵指標,由鎮村黨(dang) 組織引導,最終評選出各戶的等級。對於(yu) “五星戶”,鎮村獎勵不超過3000元的生產(chan) 生活必需品和生產(chan) 資料,同時召開全村群眾(zhong) 大會(hui) 公開表彰,為(wei) 每人佩戴大紅花和綬帶,發放流動紅旗和榮譽證書(shu) 。此外,還在扶貧項目和就業(ye) 發展等方麵給予政策支持。
“第一年,我們(men) 家就評上了紅五星!”西西尼多很自豪。2018年,他家搬進100平方米的易地搬遷安置房,由於(yu) 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衛生狀況良好,西西尼多家獲評五星戶,村裏獎勵了一輛摩托車。
之後,西西尼多幹勁十足,總想著再闖出點兒(er) 名堂來。2019年,西西尼多決(jue) 定外出打工,恰逢政府組織務工項目,便到安徽學習(xi) 培訓,幹起了技術活。“做電工,一個(ge) 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呢!”每次提起在外的經曆,西西尼多總要給人說一說。
患肺結核多年的貧困牧民澤讓甲,這幾年家裏變化也相當大。2016年,澤讓甲和女兒(er) 搬進了易地搬遷安置房,他獲得了草場管理的公益性崗位,一年能有6600元收入。加上濕地補助、生態獎補和父女二人的低保補貼,澤讓甲一家當年就摘了貧困帽。
脫了貧的澤讓甲沒閑著,一邊挖貝母銷售,一邊在工地打工,偶爾賣一些犛牛奶產(chan) 品,還積極為(wei) 村集體(ti) 出力。2019年,澤讓甲一家順利評上了紅五星。“評上了紅五星,覺得光榮!”澤讓甲笑說。
“我們(men) 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盡管外出務工後錢賺得更多了,家裏也順利脫了貧,西西尼多心裏卻仍牽掛著紅五星的事。原來,2019年外出務工後,兩(liang) 個(ge) 孩子分別上了學,妻子便帶著小兒(er) 子回到了七八公裏外的原牧點,邊放牧,邊帶孩子。
這樣一來,新房子沒人打掃,村務也很少參加,西西尼多一家在2019年評比中成了四星戶。得知消息,西西尼多急了,“這可不行,今年我們(men) 一定要把紅五星再爭(zheng) 回來!”
“評星實行動態管理,不符合條件就要下調。”阿辦刀交說,對於(yu) 主動參與(yu) 脫貧攻堅,想辦法創收致富和管理經營好家庭的,會(hui) 根據情況提升星級;做得不好的便會(hui) 降星處理,進行激勵督促。
澤讓傑就是從(cong) 四星戶進步到了五星戶,還在鎮上開了家小賣部。“除去租金,一年還能賺上七八千元。”澤讓傑說,重要的是小賣部離學校近,平常照看孩子方便。孩子上學後,澤讓傑最關(guan) 注的就是回家把飯做好,將屋子打掃幹淨。2017年,澤讓傑一家順利脫貧,2019年,加上出租草場的租金和政府各類補貼,澤讓傑全家人均收入超過7000元,“我們(men) 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2019年,日幹村已實現整村脫貧,日幹村黨(dang) 支部被評選為(wei) 全省先進黨(dang) 支部。”阿辦刀交介紹,目前,“星級評定”激勵機製已在紅原全縣推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紅原縣:“最美草原”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近年來,紅原縣以政策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大力改善草原生態,千方百計地為農牧民增加收入。[詳細] -
四川紅原日幹村:昔時紅星照耀 如今“五星”致富
雖然瓦切鎮日幹村在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在貧困戶中實施的“星級激勵”評定機製如今仍在有效運行,脫貧後的群眾更加看重榮譽的擁有、精神的富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