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溯源·見證國家公園的成長】在雲端,守護三江源

劉成友 薑峰 發布時間:2020-10-29 10:46: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青海是三江源頭,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源自這裏。幅員遼闊、保護地眾(zhong) 多,三江源要如何管理、管好?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中,“天空地一體(ti) 化”監測體(ti) 係的建成投用,促進了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的科學化、係統化、現代化。

  近日,一位家住廣州的網友在手機上關(guan) 注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官方微博。

  輕輕一點,2000公裏外的三江源仿佛近在咫尺。對這位網友來說,從(cong) 此,三江源國家公園不僅(jin) 在遠方,也在指尖上。

  三江源國家公園麵積廣闊、人員稀少、物種豐(feng) 富,如何在做好保護的基礎上,讓更多人了解這裏?

  國家公園不再神秘,保護方法更加多元

  “猜謎啦:縮小版的老虎、放大版的貓,世界上最美的貓科動物是什麽(me) ?”活潑的內(nei) 容,讓網友驚歎,國家公園還能這麽(me) 有趣?

  據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抖音號等全麵上線,這讓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國家公園建設不再那麽(me) 神秘。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源自這裏。三江源保護區域涵蓋了青海4州21縣(市)以及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麵積達39.5萬(wan) 平方公裏。

  過去20多年,三江源地區陸續建立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各級保護地。如今,隨著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管理和保護工作中,也多了不少新辦法。

  監測一體(ti) 化,摸清三江源生態家底

  “以前,上級部門利用衛星遙感發現一些異常點位後,就要求我們(men) 去現場逐個(ge) 核實。三江源天遙地遠,每個(ge) 點位都會(hui)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wan) 成說,如今,所有地理信息全部納入監測體(ti) 係,盡在掌握。

  三江源國家公園與(yu)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集團503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開展科研技術攻關(guan) ,統籌實施了三江源國家公園衛星通信係統、生態大數據中心等科技支撐項目。曆經數年努力,如今,“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已在三江源國家公園搭建完成並投入使用。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大數據中心,巨幅環形電子屏上的三江源地區基礎地理信息基準平台映入眼簾,利用國產(chan) 高分辨衛星的衛星遙感技術,三江源地區的山水林田湖草、人類活動信息全部被記錄在內(nei) 。“這張圖上,可以通過‘天眼’俯瞰整個(ge) 三江源地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生態監測信息中心主任曹軍(jun) 說,“植被、水體(ti) 等生態信息的分辨率能達到16米,至於(yu) 人類活動信息,分辨率能精確到2米。”

  曹軍(jun) 將電子屏切換到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周邊的畫麵——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在當地布設的野外遠程紅外攝像視頻數據信息傳(chuan) 輸係統,可對索南達傑保護站近600平方公裏範圍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視頻監控。臨(lin) 近冬日,正是高原上野生動物頻繁出沒的時候。曹軍(jun) 遠程操控視頻鏡頭,利用自動捕捉技術,幾秒的工夫,就在索南達傑保護站北邊發現了一群正在覓食的藏羚羊。

  “鏡頭是紅外線的,晚上也可以監控。”曹軍(jun) 介紹,除了固定的視頻監控,還有無人機在特定點位、重點區域進行空中生態環境監測,像這樣的點位,目前已布設了26個(ge) 。

  利用各單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nei) 的90多個(ge) 生態環境監測站點,同時發揮生態管護員隊伍的作用,三江源國家公園還開展了草地、林地、沙化土地、濕地、生物多樣性等10個(ge) 專(zhuan) 題、90項指標體(ti) 係的人工地麵監測。

  在人工地麵監測的各項手段中,紅外相機是個(ge) 利器。前不久,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xiang) 的一支由牧民組成的生態管護隊,就向生態大數據中心傳(chuan) 回了他們(men) 采集的一段紅外相機視頻——一個(ge) 月內(nei) ,同一個(ge) 地點的同一個(ge) 鏡頭,竟然先後拍到了雪豹、岩羊、兔猻、沙狐、狼等多種野生動物。

  據介紹,隨著大數據平台不斷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還與(yu)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林草局、氣象局等相關(guan) 部門建立了數據交換共享機製,打破信息孤島,共同推進三江源頭、中華水塔基礎數據的綜合應用。

  完善治理體(ti) 係,促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讓三江源管理者摸清了家底、掌握著動態。而一體(ti) 化係統監測,僅(jin) 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一塊牌子管到底”製度設計理念的一個(ge) 方麵。

  2015年年底,《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方案》審議通過。沒有現成的模式和經驗,青海省探索製度創新,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其下組建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ge) 園區管委會(hui) ,對相關(guan) 縣進行大部製改革,將國土、環保、水利、林業(ye) 等縣級主管部門一體(ti) 納入管委會(hui) ,整合為(wei) 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同時縣森林公安、國土執法、環境執法、草原監理、漁政執法等執法機構,也整合成管委會(hui) 下的資源環境執法局。這意味著生態治理職能統歸國家公園管理局,其他社會(hui) 管理職能仍歸地方政府。

  如今,“一塊牌子管到底”已經體(ti) 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多個(ge) 方麵——一種類型整合:打破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原有6類15個(ge) 保護地人為(wei) 分割、各自為(wei) 政、互不融通的弊端,進行功能重組、優(you) 化整合,重新科學合理確定功能分區,為(wei) 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創造條件;一套製度治理: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的頒布,青海同時印發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科研科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社會(hui) 捐贈、誌願者管理、訪客管理、國際合作交流、環境教育等管理辦法;一體(ti) 化係統監測:按照統一監測規劃、統一基礎站點、統一標準規範等要求,建立“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

  “通過建章立製完善治理體(ti) 係,以高標準、高水平為(wei)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搭建平台,促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科學化、係統化、現代化。”赫萬(wan) 成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