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黃南州來玉村:搬出大山告別“水比油貴”曆史

發布時間:2021-01-05 09:31:00來源: 新華社

  在搬遷下山後的來玉村,25歲的村民才華傑抱著孩子站在家門前(2020年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顧玲 攝

  5個(ge) 綠色塑料桶整齊擺放在牆角,雖然如今已沒有了用處,但藏族青年才旦還是舍不得扔掉。曾經的來玉村“水比油貴”,如今村民們(men) 倚靠黃河吃水不愁,下山取水的曆史一去不複返。

  過去的來玉村位於(yu)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尖紮灘鄉(xiang) ,平均海拔超過3100米,自然條件惡劣,村民生產(chan) 以半農(nong) 半牧業(ye) 為(wei) 主。過去,全村79戶331人中,有34戶126人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崎嶇的山路左盤右繞,山上雲(yun) 霧繚繞,翻過最後一個(ge) 埡口,終於(yu) 見到了坐落在山頂的來玉村。”2017年5月11日,扶貧第一書(shu) 記李玉棟初到來玉村,滿眼是蕭瑟貧困的景象。

  來玉村地處山頂坡地,村裏唯一的泉眼卻在山腳下,吃水是最大的問題。“村民每天早上4點多就得背著木桶去山下取水,後來想了辦法,從(cong) 半山腰不定期利用電機抽水蓄水,可一到冬天,水結成冰就不能取水了。”李玉棟說。

  “那時候一頭毛驢能馱兩(liang) 大桶水,下山兩(liang) 小時,上山時間更長。遇到大雨就麻煩了,驢和人在土泥路上都摔得四仰八叉,水桶在地上到處亂(luan) 滾。”才旦描述著場景,笑中帶著淚花。

  村內(nei) 嚴(yan) 重缺水、入村道路地勢險峻、養(yang) 殖業(ye) 趨於(yu) 飽和……麵對種種生存挑戰、生態困境,來玉村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難以為(wei) 繼,整村易地扶貧搬遷之路呼之欲出。

  2018年,為(wei) 解決(jue) “一方水土養(yang) 不起一方人”的實際,按照“山上問題山下解決(jue) ”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思路,尖紮縣政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了來玉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將村民們(men) 從(cong) 不適宜發展的淺腦山地區,搬遷至生存條件、發展空間相對較好的黃河岸邊。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尖紮灘鄉(xiang) 來玉村扶貧第一書(shu) 記李玉棟向記者介紹來玉村“脫貧後的喜悅”。照片牆集納了村民們(men) 脫貧後的笑臉照片(2020年1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顧玲 攝

  2019年1月7日,來玉村搬遷點彩旗飄揚,鞭炮聲聲,99戶農(nong) 牧民興(xing) 高采烈地搬進黃河畔的新居。“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可我70歲的母親(qin) 還是舍不得用,她總害怕過幾天就沒水了。”才旦的妻子卻吉捧著幾件洗好的衣裳,院裏的洗衣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

  來玉村搬遷下山告別苦水,村民們(men) 的好日子更是有了“源頭活水”。記者采訪這一天,20多名村民正在扶貧車間熱火朝天地趕製新衣。“扶貧車間裏有老師教我們(men) 縫製衣服,我們(men) 用自己買(mai) 的布料,一邊學習(xi) ,一邊給家裏人做藏服。”村民周毛加覺得,隻要有一技之長就不怕返貧。

  從(cong) 服裝加工公司到鄉(xiang) 村旅遊民宿;從(cong) 光伏產(chan) 業(ye) 到采摘產(chan) 業(ye) ,來玉村依托黃河風景、氣候、海拔、區位等優(you) 勢,積極發展後續產(chan) 業(ye) 。

  2020年,尖紮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300萬(wan) 元,實施了來玉村休閑步道廣場、景觀廣場、陽光沙灘、垂釣平台、采摘區等項目。“打造黃河民宿第一村是我們(men) 的目標,發展旅遊扶貧走出就業(ye) 增收的新路子。”尖紮縣副縣長海洋說。

  “搬下來後,高速公路就在旁邊,年輕人出去打工方便多了。”25歲的才華傑和妻子在湖南一家電子廠打工,每月有5000多元工資。“等來玉村的民宿旅遊發展起來,我們(men) 就能在家門口打工了。”

  漫步在來玉村的陽光沙灘,幾隻野鴨結伴在河中遊,用來接待遊客的靈秀樓拔地而起……來玉村未來的嶄新麵貌仿佛就在眼前。

  “國家政策這麽(me) 好,低保、公益性崗位等補助都享受到了,現在到了我們(men) 脫貧的時候,以後再有更好的政策,貧困戶和非貧困戶一起享受,一起讓鄉(xiang) 村旅遊把家鄉(xiang) 建設得更美麗(li) 。”才旦家的民宿木屋已經建好,木工們(men) 正忙著打製藏式家具。

  徜徉在獨具藏式風格的來玉村易地扶貧安置小區,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一個(ge) 個(ge) 忙碌的背影,已成為(wei) 碧水丹霞間一道美麗(li) 的風景。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