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鬆茸村的大產業

發布時間:2021-01-12 12:27:00來源: 四川日報


1月4日,市民在餐桌上品嚐雅江縣出產(chan) 的各類菌子。尹鋼 攝


1月4日,鬆茸產(chan) 業(ye) 園的管理人員在倉(cang) 庫裏整理即將發放給當地種植戶的滑子菇菌包。尹鋼 攝


1月5日,鬆茸產(chan) 業(ye) 園的工人通過真空冷凍幹燥設備加工凍幹食用菌。尹鋼 攝


1月6日,村民帕他誌瑪(右二)在產(chan) 業(ye) 園裏裝填菌袋。尹鋼 攝


1月6日,雅江縣的電商正在備貨,準備將用鬆茸製作的鬆茸醬發往各地。尹鋼 攝

  八角樓鄉(xiang) 帕姆林村的白馬翁姆(左)是產(chan) 業(ye) 園的接種工,每月收入4000元。1月5日,她在新家客廳接待外地來的客人。尹鋼 攝

  2020年12月16日,八角樓鄉(xiang) 木澤西村的首批大學生卓瑪在貢嘎山下進行菌類資源調查時,祈盼青山綠水常在。尹鋼 攝

  2021年新年伊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1月5日,位於(yu) 雅江縣八角樓鄉(xiang) 鬆茸村的鬆茸產(chan) 業(ye) 園菌種菌包廠房裏卻是熱氣蒸騰,數十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往菌種架上放置菌包。很快,3米多高的鐵架上就密密匝匝的堆滿了製作好的菌包。廠房的旁邊就是食用菌存儲(chu) 冷庫,各類食用菌在這裏進行分揀、定級、包裝。十多個(ge) 小時後,經物流車送出的一箱箱食用菌產(chan) 品就會(hui) 出現在省內(nei) 外各大超市的生鮮貨架上,市民在千裏之外也能嚐到大山裏的味道。

  雅江縣蘊藏著世界儲(chu) 量最大的青杠樹(橡樹)林木資源,特殊的地理、氣候、自然條件,使這裏成為(wei) 中國鬆茸的核心產(chan) 區。鬆茸雖然名貴,但尚不能人工種植,這也決(jue) 定了鬆茸是一個(ge) 靠天吃飯的產(chan) 業(ye) 。隻有延長鬆茸產(chan) 業(ye) 鏈,才能帶動更多群眾(zhong) 脫貧。4年前,當地以食用菌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突破口,引進現代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建設高科技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園。幾年下來,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長效脫貧,穩定致富。

  雅江縣八角樓鄉(xiang) 鬆茸村、木澤西村過去都是貧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都靠粗放種植、放牧和上山撿菌子。如今,當地村民以多種模式參與(yu) 鬆茸產(chan) 業(ye) 園的經營。100戶村民家裏蓋有100平方米大棚,參與(yu) 滑子菇、猴頭菇、白靈菇等珍稀菌類的培育。有的村民也在林地裏栽培黑木耳,在田地裏種植羊肚菌和球蓋菇。

  還有村民進了產(chan) 業(ye) 園務工。帕他誌瑪、紮西翁姆、白瑪、確誌、斯郎卓呷都在產(chan) 業(ye) 園務工,月平均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在八角樓鄉(xiang) ,像帕他誌瑪這樣在“家門口”打工、全家人掙錢的當地村民家庭不在少數。40多位村民在產(chan) 業(ye) 園長期就業(ye) ,100多位村民參與(yu) 產(chan) 業(ye) 園的季節性就業(ye) ,這都帶動了鬆茸村、木澤西村、維地村的貧困群眾(zhong) 實現高質量脫貧。現代立體(ti) 高效食用菌產(chan) 業(ye) 的建立讓當地村民第一次嚐到了一天掙上百塊錢的甜頭。

  帶領當地村民發展菌子產(chan) 業(ye) 脫貧致富的中國雅江鬆茸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陳文感慨地說:“精準扶貧不僅(jin) 要有好產(chan) 業(ye) 植入,要改變老百姓的生產(chan) 方式,更重要的是改變思想觀念的扶貧才是具有長效價(jia) 值的扶貧。”

  接下來,產(chan) 業(ye) 園將著力推進鬆茸保護、科研、基因庫建設等,在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助力當地群眾(zhong) 致富奔康。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