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民之法典》播出 青海湖湟魚遇上“綠色原則”

發布時間:2021-02-21 09:05:00來源: 西海都市報

  2月1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綜合頻道《今日說法》欄目製作的五集紀錄片《民之法典》開播,青海省檢察機關(guan) 協助拍攝的部分,以真實案例為(wei) 切入點,多維度闡釋了《民法典》與(yu) 生態保護的密切關(guan) 係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

  12時30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聯合推出的《民之法典》準時開播,片中宛如碧玉一樣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邊上,一支由青海湖附近居民組成的誌願環保巡邏隊正在巡邏,他們(men) 的主要任務是保護青海湖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和衛生。

  片中播放了公安機關(guan) 查處的一起非法捕撈青海湖裸鯉的案件。青海湖裸鯉又稱湟魚,是青海湖獨有的魚種,犯罪嫌疑人李海(化名)夥(huo) 同多人進入青海湖區,非法捕撈湟魚。最終,李海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ge) 月,他的3名同夥(huo) 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兩(liang) 個(ge) 月,李海和3名同夥(huo) 共同承擔賠償(chang) 金12萬(wan) 餘(yu) 元。這些賠償(chang) 金將用於(yu) 培育裸鯉魚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多參與(yu) 非法捕撈的人想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父輩們(men) 可以捕撈湟魚為(wei) 生,到了他們(men) 這一代捕撈行為(wei) 卻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說,《民法典》在總則當中規定了民事行為(wei) 應該節約資源,應該保護生態環境,這條規則反映了人們(men) 對綠水青山和美好生態的追求,因此被稱為(wei) “綠色原則”。《民法典》的“綠色原則”就是要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理念,讓我們(men) 的中國變成一個(ge) 美麗(li) 的中國。

  片中,人們(men) 用舞蹈表達對生態的尊敬,對自然的敬畏。兩(liang) 代人對裸鯉的不同態度,見證了時代的發展,也折射出了人們(men) 生態理念的變化。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湖實施為期10年的封湖育魚

    為切實保護好青海湖漁業資源,維護好青海湖複合生態共生體係,打造好青海湖這張金名片,青海省政府日前下發關於實施第6次青海湖封湖育魚的通告,決定從今年起,實施第6次為期10年的青海湖封湖育魚。[詳細]
  • 青海湖流域首次本底調查完成

    青海湖流域首次本底調查完成
    在本底調查的基礎上,目前已編製草原、濕地、水資源與水生態、生物多樣性等專題報告,為明確保護目標、實施保護計劃、製定保護措施以及開展科學研究、生態旅遊、科研宣教等提供基礎資料和發展方向。[詳細]
  • 青海湖畔藏族夫妻直播帶貨:蟲草走向世界的新途徑

    僅2020年1至11月,中國電商直播就超過2000萬場。淘寶直播平台上,像卓瑪這樣的“農牧民主播”已超過10萬人,帶動了100萬農牧民致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