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修魚道 育魚苗……他們保護青海湖湟魚

發布時間:2021-02-24 10:56:00來源: 人民日報

  青海湖裸鯉,是維係青海湖生態安全的重要物種。每年產(chan) 卵季,它們(men) 都會(hui) 集體(ti) 洄遊,尋找適宜的環境繁衍生息。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年輕人,他們(men) 打擊違法捕撈、為(wei) 青海湖裸鯉修建洄遊通道、進行人工增殖,有效加快了其種群的恢複速度。

  青海湖裸鯉,俗名湟魚,是維係青海湖生態安全的重要物種。

  每年春夏之交,青海湖裸鯉都要集體(ti) 洄遊,趕往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等主要流入青海湖河流的上遊交配產(chan) 卵。早年,青海湖裸鯉因人為(wei) 捕殺等原因數量銳減。經過數十年的持續保護,到2020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已突破10萬(wan) 噸,較本世紀初增長近40倍。

  防偷捕,在河邊徹夜蹲守

  江西溝鄉(xiang) 位於(yu) 青海湖南部,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農(nong) 牧業(ye) 綜合刑偵(zhen) 執法大隊駐地。

  1月的一天,記者驅車從(cong) 此出發,十來分鍾後,駛下國道,進入一片凍得石頭般硬的泥地。不多久,就到了青海湖邊,執法大隊隊員們(men) 在這裏踏上冰麵,他們(men) 稱這裏為(wei) “上冰點”。

  還沒等記者從(cong) 顛簸中緩過勁來,同車的執法大隊隊員李朝偉(wei) 已經跳下車,他脖子上掛著望遠鏡,準備向冰麵進發。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李朝偉(wei) 和其他三位同事共同負責青海湖南岸186公裏湖岸線的巡邏任務。他們(men) 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打擊盜捕青海湖裸鯉的不法行為(wei) 。

  李朝偉(wei) 今年41歲,黝黑健壯,說起話來斯斯文文、不緊不慢。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多了些滄桑。

  “一般來說,冬季的時候不法分子主要在距離湖岸4至6公裏處鑿冰眼下網,冰眼數不確定,最少的一次,南岸的巡湖隊員們(men) 發現了12個(ge) 冰眼,最多的一次是180個(ge) 。”李朝偉(wei) 說,“每個(ge) 冰眼一般會(hui) 放1到2盤粘網,裸鯉撞上去就再難逃脫。因為(wei) 裝備較多,不容易翻越湖邊的鐵籬笆,所以不法分子基本上都會(hui) 走和我們(men) 一樣的路線。”

  186公裏的巡湖線,東(dong) 起湖東(dong) 羊場,西至布哈河,共有8處“上冰點”,李朝偉(wei) 和隊員們(men) 每天至少要巡視4處。

  “上冰第一件事,就是找腳印和車轍。”李朝偉(wei) 邊說邊向四周看,“湖區冬天夜裏經常下雪,不法分子一般也是夜裏出動,很容易留下線索。”

  越往湖中走,越像走進了白色沙漠,轉身看,離湖邊似乎已經很遠了。李朝偉(wei) 說:“再走幾公裏,湖邊的高山都看不見了,不過別害怕,我們(men) 晚上都走過。”

  有一次,為(wei) 了人贓俱獲,隊員們(men) 夜裏出動,在寒冷的湖邊蹲守了5個(ge) 小時。“凍得腳都不是自己的了。”李朝偉(wei) 咧嘴一笑。

  “夏天也不容易。”李朝偉(wei) 告訴記者,“那時大量親(qin) 魚聚集在河口地區準備洄遊,極易被偷捕人員盯上,我們(men) 就住在河邊,整晚不睡。”

  多次試驗,修建洄遊通道

  記者趕到沙柳河的階梯式過魚通道時,水麵已冰封。十幾級台階貫穿河道,流水成冰,使台階看起來圓柔光滑。

  每年6、7月份,這裏常見青海湖裸鯉成群結隊溯遊而上的盛景,被當地人形象地描述為(wei) “半河清水半河魚”。

  “青海湖裸鯉成為(wei) 溯河性魚類,與(yu) 青海湖的水質有分不開的關(guan) 係。”剛察縣環境保護和林業(ye) 水利局技術員冬曲說,“湖水高鹽高堿,壓抑性腺成熟,即便產(chan) 了卵,受滲透壓影響,受精卵也無法進行胚胎發育。裸鯉需要通過頂水水流刺激促使其性腺成熟,另外,上遊河水鹽度低,也是適宜受精卵發育的環境。”

  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開始,布哈河、沙柳河、哈爾蓋河等主要流入青海湖的河流上都修建了攔河壩,用於(yu) 河流周邊農(nong) 田灌溉,但這也阻斷了青海湖裸鯉的洄遊通道,成為(wei) 裸鯉資源蘊藏量連年下降的一個(ge) 重要原因。

  2008年,冬曲和同事們(men) 在專(zhuan) 家的幫助下,設計了全金屬的過魚通道。這種過魚通道長十幾米、寬1米、深60厘米,一頭放在攔河壩上,一頭放在壩下的水中,傾(qing) 斜擺放,遠遠看去就像“搭”在攔河壩上。通道建成後,冬曲和同事們(men) 徹夜守在河道旁,觀察記錄青海湖裸鯉的通過率。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yu) 找到了合適的坡度,但由於(yu) 通道較窄,過魚效果並不理想。他們(men) 隨即開始了第二代過魚通道——階梯式過魚通道的建設。

  “以沙柳河為(wei) 例,原先壩高兩(liang) 米,按照坡度試驗結果,將河壩分解成高約十幾厘米、長約兩(liang) 米的十幾級台階,台階設計為(wei) 凹槽式,裸鯉每越上一級台階就可以得到休息,”冬曲說,“現在,95%的青海湖裸鯉都能順利通過。”

  “階梯式過魚通道的建設,有效保護了青海湖裸鯉的自然繁殖力。”冬曲說,“這是解決(jue) 青海湖裸鯉資源量下降問題的重要辦法。”

  悉心照料,加強人工增殖

  在冬季,每天早上9點,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就要拿上榆木錘頭,在結冰的室外養(yang) 殖池上鑿出一個(ge) 直徑約3米的孔洞,為(wei) 冰麵下的幾十萬(wan) 尾青海湖裸鯉魚苗投喂飼料。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要負責青海湖漁業(ye) 生態環境的監測和青海湖魚類種質資源的救護,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青海湖裸鯉的增殖放流。

  “青海湖裸鯉的增殖放流,選取的是在救護中心生長至10厘米的一齡魚苗,投入入湖河流。”救護中心技術員祁洪芳說,“為(wei) 了加快青海湖裸鯉資源的恢複速度,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的工作十分必要。”

  每年4月中旬,青海湖周邊的山峰上冰雪消融,入湖水量增加,青海湖裸鯉匯聚至河口,開始溯遊而上,人工增殖工作就開始了。技術人員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選取成熟度較好的親(qin) 魚,經過相關(guan) 操作程序,孵化出魚苗後,運回救護中心室外池塘培育。

  “一般來說,剛孵化的魚苗隻能攝食一些小型浮遊動植物。”祁洪芳介紹,在室外池塘培育至10月份前後,隨著魚苗不斷長大,池塘中魚苗密度升高,這時工作人員就會(hui) 選取70%左右的魚苗運輸至園區內(nei) 的工廠化循環水車間培育。循環水車間24小時開啟供養(yang) 機器,和室外池塘相比,同樣的水域麵積可以承受更高的養(yang) 殖密度。第二年的6月份,魚苗已長至10厘米左右,便可開展放流工作。

  據統計,2002年起,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累計投放人工繁育的裸鯉魚苗1億(yi) 多尾,對資源恢複的貢獻率達到23%。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