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大草原上的歸來者

發布時間:2021-07-13 11:19:00來源: 四川日報


修複前 若爾蓋濕地2號小型攔水壩施工前。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供圖


修複後 2號小型攔水壩施工後。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供圖

  7月6日中午,遼闊的若爾蓋大草原上,微風輕拂。平壩中,紅磚壘砌的小平房裏,鍋碗瓢盆摩擦的聲音此起彼伏。

  “快點搬咯!”旦珍澤讓一家,正忙著打包行李。天氣越來越熱,他們(men) 這兩(liang) 天要把100多隻犛牛和綿羊趕上山,並在山上紮起帳篷,享受近兩(liang) 個(ge) 月的清涼放牧。他們(men) 世代居住的這個(ge) 地方——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麥溪鄉(xiang) 俄藏村,祖祖輩輩依靠放牧為(wei) 生。

  “過去那片山上沒有水和草。”指著目的地,旦珍澤讓的父親(qin) 卓瑪澤郎感歎,幾年前,曾因牧場濕地退化,父子倆(lia) 不得不遠走他鄉(xiang) ,輾轉全國各地打工謀生。如今濕地修複歸來,家鄉(xiang) 放牧活動又忙起來,他倆(lia) 就是幾天前趕回來的。

  一個(ge) 小家庭的變遷,濃縮並見證了整個(ge) 若爾蓋大草原濕地的日漸重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

  為(wei) 大規模開墾牧場,人們(men) 挖溝渠將濕地中的水排出來

  “很小的時候,就聽村裏的老輩子講過紅軍(jun) 在若爾蓋過草地的故事。”20歲出頭的旦珍澤讓,使勁地挽起褲腿,比劃著說,紅軍(jun) 戰士踏進沼澤,腿陷到了膝蓋。大家手挽著手,艱難前行。

  這樣的場景,屢屢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像電視裏那麽(me) 多水的沼澤,已經很難找到了。”卓瑪澤郎擺擺手說。

  指著牆角一把鋤頭,50多歲的卓瑪澤郎,講述了他小時候的見聞。

  上世紀70年代左右,當地為(wei) 了謀生和發展,大規模開墾濕地放牧。然而,濕地水多、泥稀,犛牛、綿羊一進去腳就被陷住了。於(yu) 是,拖拉機、鋤頭齊上陣,開辟道道溝渠,將濕地中的水排出來,以便牲畜進入吃草。

  “那時候一心為(wei) 了吃飽,所有人挖溝的積極性很高,我家鋤頭都挖斷了幾把。”卓瑪澤郎說。

  濕地變草地,加之當時草場未分到戶,村民們(men) 無序、過載放牧,加速了濕地退化。

  “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地下水位下降。”省林草局濕地保護中心負責人顧海軍(jun) 說,近年若爾蓋濕地蒸發量持續大於(yu) 降水量,導致濕地涵水變淺,甚至土壤裸露,出現黑土灘。

  濕地退化,直接影響當地村民生存。俄藏村共有90餘(yu) 戶450餘(yu) 人,基本都靠放牧為(wei) 生。到2012年左右,全村11萬(wan) 畝(mu) 草場中1.5萬(wan) 畝(mu) 無法放牧,村民不得不去外麵承包草場。

  “別人家的草場濕地也在退化,給錢也很難承包到。”2018年,剛成年的旦珍澤讓與(yu) 父親(qin) 打點行李,輾轉全國各地打工求生,每人每月工資不過4000元。

  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

  修建新的攔水壩蓄水,恢複濕地區域植被6400公頃

  7月初的若爾蓋,白天氣溫十來度,正處於(yu) 旅遊旺季。

  從(cong) 縣城出發,沿213國道向西北行進,穿越熱爾大草原、花湖生態旅遊區,寬闊平坦的公路上,牧民們(men) 趕著犛牛、綿羊,悠然遊蕩,飛鳥成群結隊地從(cong) 擋風玻璃前劃過。掛著全國各地牌照的私家車走走停停,拍照打卡。

  公路兩(liang) 旁,青草織就的綠色地毯不斷鋪展,望不到邊,不時還能見到一個(ge) 個(ge) 水氹、沼澤或湖泊。這樣的景象,與(yu) 2019 開始進場施工的若爾蓋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密不可分。措施之一,就是將之前開挖的排水渠填上,同時修建新的攔水壩蓄水。去年7月通過驗收的這項工程,總投資8880萬(wan) 元,累計填堵排水溝35公裏,恢複濕地水位6處,恢複濕地區域植被 6400 公頃,設置圍欄 78 公裏。

  跨越齊膝蓋高的鐵絲(si) 圍欄,記者走進工程實施區域,隻見周圍一片綠色海洋,披堿草、老芒麥、燕麥等長得又深又密,三五步之內(nei) 可見一個(ge) 個(ge) 水氹。“過去這些地方都是裸露的黑土灘,下點雨水很快就幹了。”附近村民說。

  再往裏走,見到一處長100多米的“T”字形1號攔水壩,水流不斷從(cong) 壩上漫過,流向下遊各處。

  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修複股副股長劉海金介紹,過去這裏是自然河道,雨水下來後,水麵不過兩(liang) 三米寬,現在有幾十米寬,將冬季枯水期水麵高度至少提升了10厘米。該項工程已在麥溪鄉(xiang) 、紅星鎮修建微型攔水壩152座。

  記者看到,1號攔水壩上覆蓋了近30厘米的泥土和牛羊糞,播撒了草種,青草已經根深蒂固。工程還設置了3年管護期,今年4月進行了補種。

  顧海軍(jun) 說,濕地修複的思路,是工程措施(修攔水壩)和生物措施(種草)相結合,堅持以自然修複為(wei) 主、人工撫育為(wei) 輔。

  近年來,若爾蓋采取治沙還濕、種草還濕、滅鼠還濕、填溝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助試點、濕地生態資源管護等方式,保護濕地生態係統,僅(jin) 若爾蓋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就累計修複濕地9.6萬(wan) 畝(mu) 。

  “現在草原濕地恢複了,放養(yang) 的牛羊又多了。我們(men) 這次要在家待一段時間,忙過這一陣子才出去。”抿著馬奶酒,卓瑪澤郎指了指鄰居,“那幾家人也是前幾天回來的。”

  黑頸鶴頻繁活動的花湖

  從(cong) 2009年時的200多公頃,擴大到現在的600多公頃

  當年隨濕地而“退”的,不僅(jin) 有當地牧民,還有生活在這裏的野生動植物。隨濕地歸來的,也不止牧民。

  這幾天,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領著科研團隊,進入花湖跟蹤調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作為(wei) 高原濕地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近年來,飛抵若爾蓋濕地繁衍生息的黑頸鶴不斷增多,已達1000多隻。

  在它們(men) 頻繁活動的花湖,麵積從(cong) 2009年的200多公頃,擴大到現在的600多公頃。保護區外曾經幹枯的湖泊沼澤,如今又有水了。

  多年未見的大天鵝,再次出現在俄藏村這片修複後的濕地。就連之前從(cong) 未記錄到的羚牛,最近也在若爾蓋現身。

  濕地恢複,離不開長效的管護。查看是否有亂(luan) 搭亂(luan) 建、破壞濕地草場等行為(wei) ,為(wei) 科研人員帶路……7月4日,紅星鎮河它村濕地生態管護員阿澤,又忙碌了一天。

  為(wei) 凝聚力量,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聘請當地幹部群眾(zhong) 作為(wei) 巡護員、濕地生態管護員,全覆蓋對濕地資源進行管護。

  從(cong) 2015年起,保護區利用相關(guan) 項目資金,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就是根據不同的濕地退化情況,采取禁牧、限牧、草畜平衡等方式,分別給予相應生態效益補償(chang) ,引導牧民科學有序保護濕地。”索郎奪爾基說。

  對當地人而言,濕地是得天獨厚的發展資源。若爾蓋的農(nong) 牧民開始發展旅遊、運輸、建築等多種產(chan) 業(ye) 。僅(jin) 2016年至2019年,若爾蓋累計接待遊客近800萬(wan) 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約60億(yi) 元。

  綠色生態發展的觀念,已在當地深入人心。在麥溪鄉(xiang) ,當地村民自發成立濕地保護協會(hui) ,組織誌願者沿河道、濕地清理垃圾,宣傳(chuan) 濕地修複,開展動物保護和垃圾清理。

  “草原、濕地是我們(men) 的家園,也是我們(men) 的財產(chan) ,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men) 自己。”主動加入濕地保護協會(hui) 的卓瑪澤郎認識清晰。

  新聞播報:川甘攜手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

  為(wei) 全麵推動若爾蓋濕地生態保護,築牢黃河上遊蓄水池,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專(zhuan) 班已搭建,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正積極推進中。

  7月12日,記者從(cong) 省林業(ye) 和草原局獲悉,省林草局日前組織召開了《擬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科學考察與(yu) 符合性認定報告》《若爾蓋國家公園設立方案》《若爾蓋國家公園社會(hui) 影響評估報告》(即“一方案兩(liang) 報告”)專(zhuan) 家評審會(hui) 。專(zhuan) 家評審會(hui) 透露,為(wei) 充分考慮與(yu) 甘肅省有效銜接,若爾蓋國家公園(四川片區)邊界範圍在初期方案的基礎上,新增黃河幹流右岸阿壩縣求吉瑪、若爾蓋縣麥溪-轄曼部分區域,調減鬆潘縣尕力台區域,並調整優(you) 化了相關(guan) 方案、報告。

  在聽取技術單位匯報後,專(zhuan) 家組一致認為(wei) “一方案兩(liang) 報告”較前期報告編製依據充分,項目性質定位準確,規劃策略合理。專(zhuan) 家組建議,在下一步的總體(ti) 規劃布局中更加突出生態、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力爭(zheng) 將其打造成黃河上遊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示範樣板。

  若爾蓋國家公園將由川甘攜手共建,堅持“大手筆、高起點、高標準”。此前,相關(guan) 單位已完成對若爾蓋濕地土壤、植被、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科學考察和研究論證。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將加大對若爾蓋濕地的保護力度,進而加大對當地科研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助於(yu) 引入更多人才、項目、資金。

  “我們(men) 將以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為(wei) 契機,打造全球高海拔濕地生態係統和生物棲息地及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中心區,推進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打造‘最美高原沼澤濕地’新名片。”省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為(wei) 何要建國家公園

  作為(wei) 全國三大濕地之一的若爾蓋濕地,濕地麵積55萬(wan) 餘(yu) 公頃,涵蓋若爾蓋、紅原、阿壩縣大部分和鬆潘縣北部區域,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是黃河流經四川的主要幹流地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蓄水總量近100億(yi) 立方米,為(wei) 黃河上遊提供30%水量。

  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遊,濕地總麵積170餘(yu) 萬(wan) 公頃,以若爾蓋濕地最大。黃河流經此地,豐(feng) 水季節徑流量增加29%,枯水季節徑流量增加40%。

  這裏蘊藏著70億(yi) 立方米的高原泥炭,為(wei) 全國之最,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減少溫室效應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裏是高原濕地旗艦物種黑頸鶴的重要棲息地繁殖地和諸多珍稀瀕危鳥類遷徙路線的關(guan) 鍵節點和中轉站,每年有近10萬(wan) 隻候鳥遷徙、停歇和繁殖。它還是紅軍(jun) 長征過草地的核心區域,生態價(jia) 值、文化價(jia) 值極高。

  省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對標國家公園建立標準,目前若爾蓋濕地在管理體(ti) 係、治理能力和政策保障上還有弱項。比如:管理上,由於(yu) 多部門、分散化管理,未形成全麵保護、係統保護的體(ti) 製機製;治理上,仍以點線狀修複為(wei) 主,缺乏“山水林湖草”綜合的、係統的治理規劃;政策上,生態保護資金以中央、省級財政補助為(wei) 主,多元化的保障機製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專(zhuan) 班看來,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有助於(yu) 理順現有的保護和管理體(ti) 係,將重要的濕地-草原複合生態係統和高寒泥炭沼澤完整地、原真地保護好,以滿足黑頸鶴等珍稀物種種群不斷壯大的需求;既保證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又促進高原牧區生態保護與(yu) 社會(hui) 經濟協調發展。

  “目前,我們(men) 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配合外麵的科研院所來做。”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說,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將會(hui) 加大對若爾蓋濕地的保護力度,進而加大對當地科研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助於(yu) 引入更多人才、項目、資金。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