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鍵魚種首次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
生活在長江源頭海拔4800米左右的關(guan) 鍵魚種——小頭裸裂尻魚,經過人工授精、孵化後,兩(liang) 萬(wan) 尾幼魚苗生長良好。這標誌著我國科研工作者首次實現對世界海拔分布最高關(guan) 鍵魚種的規模化人工繁殖。
這是在長江源使用水下相機拍攝的自然條件下小頭裸裂尻魚繁殖群體(ti) 。
小頭裸裂尻魚規模化人工繁殖試驗,由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下屬的長江科學院組織開展,青海省漁業(ye) 技術推廣中心配合實施。小頭裸裂尻魚是我國特有的大中型魚類,也是青海省重點保護魚類,是長江源水生態係統中的關(guan) 鍵魚種,對於(yu) 研究長江源水生態係統、水生物保護具有較高的指向性價(jia) 值。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長江科學院高級工程師李偉(wei) 在科欠曲采集魚類樣本。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記者在青海省漁業(ye) 技術推廣中心的魚苗培育池看到,經過規模化人工繁殖的幼魚苗,目前已養(yang) 殖1個(ge) 多月時間,魚長在2-3厘米。經過水溫調節、餌料配置,目前幼魚遊動活潑、長勢良好。據介紹,小頭裸裂尻魚屬於(yu) 冷水魚,生長發育緩慢,長至50厘米長的成魚,一般需要10多年。
這項試驗牽頭人、長江科學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李偉(wei) 介紹,目前長江源已知魚類共有6種。其中小頭裸裂尻魚體(ti) 型大,成魚冬季攝食高原鰍等其他魚類,處在食物鏈頂端,是長江源的關(guan) 鍵魚種。作為(wei) 世界上已知海拔分布最高的關(guan) 鍵魚種,小頭裸裂尻魚具有明顯的“三高”特性:隨青藏高原隆起進化程度最高、海拔分布高、生活史晝夜溫差高。
李偉(wei) 正在查看孵化中的長江源關(guan) 鍵魚類受精卵(6月23日攝)。
科考發現,長期在青藏高原生存的小頭裸裂尻魚,通過不斷進化,適應高海拔高寒低溫的生存環境。比如觸須數量減少、下咽齒行數減少、魚鱗減少,以此減少肉食性捕食,刮食著生藻類為(wei) 食,適應高原食物缺少等環境特點。
“在長江源冬季河流結冰出現‘連底凍’情況下,小頭裸裂尻魚如何過冬、如何繁殖,過去很長時間是未解之謎。”李偉(wei) 介紹,此前多次江源科考中,他們(men) 多方探尋到小頭裸裂尻魚的越冬場、產(chan) 卵場後,研究掌握小頭裸裂尻魚受精卵孵化水溫等特點。
2019年8月8日,李偉(wei) 在長江源區觀察采集到的魚類樣本。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今年6月,研究團隊利用在長江南源搜集的發育成熟親(qin) 魚,通過人工授精獲取受精卵,在海拔4000多米的水利部長江委長江科學院江源基地實施人工孵化,成功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隨後,兩(liang) 萬(wan) 尾新生魚苗通過汽車運輸跨越千裏,從(cong)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運抵西寧市,在青海省漁業(ye) 技術推廣中心冷水魚繁育車間進行培育觀察。
青海省漁業(ye) 技術推廣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振吉說,小頭裸裂尻魚首次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將為(wei) 長江源其他特有魚類開展研究保護,以及後續人工增殖放流積累寶貴經驗。
長江科學院副總工程師徐平介紹,小頭裸裂尻魚實現規模化人工繁殖,幫助研究人員係統掌握長江源關(guan) 鍵魚種產(chan) 卵孵化、生長發育所需的水溫、鹽度條件,為(wei) 後續開展長江源頭關(guan) 鍵魚類人工保育打下基礎。科研團隊將把此次人工繁殖試驗成果,逐步推廣至其他長江源特有魚類的保護繁育,夯實長江源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性研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護湟魚,還一個生機盎然的青海湖
6月,冰封了整個冬季的青海湖在逐漸回暖的氣溫中重現了碧波潺潺的模樣,湖麵上飛翔的魚鷗和岸邊戲水的湟魚更是為青海湖增添了一抹生機。[詳細] -
修魚道 育魚苗……他們保護青海湖湟魚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年輕人,他們打擊違法捕撈、為青海湖裸鯉修建洄遊通道、進行人工增殖,有效加快了其種群的恢複速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