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湟魚,還一個生機盎然的青海湖
湖岸邊的湟魚。通訊員 陳鬱 攝
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的沙柳河。青海日報記者 王臻 攝
青海湖裸鯉沙柳河的繁育車間。 青海日報記者 王臻 攝
6月,冰封了整個(ge) 冬季的青海湖在逐漸回暖的氣溫中重現了碧波潺潺的模樣,湖麵上飛翔的魚鷗和岸邊戲水的湟魚更是為(wei) 青海湖增添了一抹生機。
作為(wei) 三江源生態保護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湟魚(青海湖裸鯉)是整個(ge) 青海湖“水—魚—鳥—草地”生態係統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因為(wei) 湟魚承擔著29600多平方公裏流域內(nei) 人畜有機物轉化的重任,也在維係生物多樣性、生態安全、文化旅遊、民族團結等方麵占據著重要的生態地位。
在充分認識到湟魚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之後,青海把湟魚生存環境改善作為(wei) 青海湖生態恢複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從(cong) 政府的政策支撐到漁業(ye) 部門的執法配合,從(cong) 科技人員的力量匯聚到當地群眾(zhong) 的保護共識,通過修通道、做研究、強法治等多措並舉(ju) ,湟魚的資源量從(cong) 20世紀60年代不到3千噸到現在突破10萬(wan) 噸。今年,青海省又揭開了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魚的大幕……
暢通洄遊通道,重現“半河清水半河魚”的盛況
作為(wei) 湟魚洄遊的重要通道之一,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上,湍急的河水從(cong) 人工修建的一個(ge) 個(ge) 階梯上流下,仿佛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年一度湟魚的到來。
湟魚在鹹水中生活,在淡水中產(chan) 卵,因此,注入青海湖的多條河流就成為(wei) 湟魚洄遊產(chan) 卵的“產(chan) 床”。過去,人們(men) 為(wei) 了保證上遊工農(nong) 業(ye) 用水,建起攔河壩蓄水,這不僅(jin) 阻礙了湟魚洄遊,也削減了入湖水量,甚至引發河道斷流。河水斷流,對於(yu) 大量洄遊的湟魚來說,意味著擱淺在水窪裏的死亡威脅。
為(wei) 保障青海湖裸鯉正常生殖洄遊,自2010年起,青海省投入4500萬(wan) 元,拆除多條河流的攔河壩,並按照每米高度降低10%的標準,修建、改建七座滾壩,這不僅(jin) 暢通了湟魚洄遊通道,還大大拓展了產(chan) 卵場麵積。
“告別了從(cong) 前修建攔河壩讓河水斷流而導致親(qin) 魚洄遊繁殖受阻的局麵,這種‘敞開式階梯形過魚通道’的建設,不但提高了青海湖裸鯉洄遊自然繁殖力,而且徹底解決(jue) 了多年來‘魚農(nong) 爭(zheng) 水’的矛盾,通道使用後,斷流的現象越來越少,重現了‘半河清水半河魚’的盛況。”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說。
除了洄遊通道的修建,2003年當時的青海省農(nong) 牧廳還設立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承擔裸鯉種質資源救護、漁業(ye) 生態環境種質資源的檢測和監測、裸鯉資源監測和人工增殖放流等工作。通過開展對青海湖及湟魚5條主要產(chan) 卵河流基本情況的調查,基本摸清湟魚資源家底,為(wei) 開展生態服務、漁業(ye) 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恢複提供科學依據。截至目前,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累計投放人工繁育的裸鯉魚苗1億(yi) 多尾,對資源恢複的貢獻率達到23%。
科技支撐,打造人工增殖技術研發與(yu) 實踐平台
如果說管理設施投入是基礎和保障,那麽(me) 圍繞棲息環境的生態修複和人工繁育技術,則為(wei) 湟魚重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每年6月上旬,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繁育車間內(nei) ,來自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技術員們(men) 正在為(wei) 一年一度的湟魚人工繁育工作做著準備。
“4月底我們(men) 就到這裏來了,一直到9月底魚苗生長到1至1.5厘米再將它們(men) 運回西寧的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進行下一步的人工培育。”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一名技術員告訴記者,青海湖裸鯉孵化工作主要由河道人工親(qin) 魚起捕、人工采卵、幹法授精、脫黏處理、人工孵化組成,其中,從(cong) 親(qin) 魚起捕到脫黏處理這一階段需要在河道內(nei) 完成。每年洄遊季,從(cong) 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馬河等洄遊產(chan) 卵地的河道裏,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助產(chan) 師”們(men) 將在冰冷的河水中每日工作超過10小時。
不僅(jin) 僅(jin) 是人工采卵,還有不少在增殖放流站內(nei) 等待放流的湟魚,它們(men) 都是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培育的魚苗。“我們(men) 的人工增殖放流為(wei) 湟魚資源恢複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湟魚規模從(cong) 2010年的700萬(wan) 尾增長到2020年的2000萬(wan) 尾,增加了近3倍。放流規格由5克/尾增加到10克/尾,累計投放1.56億(yi) 尾,人工增殖放流對青海湖裸鯉資源恢複的貢獻率由2010年的19%提高到了23%,青海湖裸鯉資源保護與(yu) 恢複的整體(ti) 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史建全介紹。
據了解,第五次封湖育魚期間,青海省共投入1.3億(yi) 元,新建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工廠化恒溫循環水苗種培育車間2座、青海湖裸鯉布哈河黑馬河增殖放流實驗站1座,改造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增殖實驗站1座,在哈爾蓋河、沙柳河、泉吉河修建溢流堰式過魚通道7座,疏浚入湖產(chan) 卵河流5座。目前,已建成具有國內(nei) 先進水平的青海湖裸鯉繁育和保種大型基地,形成了較為(wei) 全麵的青海湖裸鯉人工增殖技術研發與(yu) 實踐平台,使青海湖裸鯉培育模式從(cong) 傳(chuan) 統的池塘培育模式,轉變為(wei) 工廠化車間培育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工增殖放流質量和規模。
依法治魚,給非法捕撈者以威懾
對於(yu) 海北藏族自治州漁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張萬(wan) 宏來說,每年湟魚洄遊產(chan) 卵季的3個(ge) 月時間是他和同事最忙最累的時候,為(wei) 防止不法分子偷捕湟魚,他們(men) 基本都是晝夜巡護。
作為(wei) 保護湟魚的一線工作者,熬夜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是家常便飯,“我們(men) 的工作節奏完全是跟著‘漁郎’在轉,而且還會(hui) 遇到暴力抗法的行為(wei) 。”張萬(wan) 宏說話時雖然故作輕鬆,但我們(men) 能想象這其中的艱辛和付出。
堅持保護與(yu) 打擊兩(liang) 手抓是青海省湟魚保護戰的重點,特別是麵對非法捕撈者,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漁政人員才能做到執法嚴(yan) 明、依法抓捕、懲罰有據,給非法捕撈者以威懾。因此,青海省相繼出台了一係列圍繞保護湟魚的法律法規,由此不斷強化的依法治漁力度為(wei) 保護湟魚撐起了一片天。
建立健全公安、市場監管、行政等多部門合作打擊非法偷捕、販賣、加工、銷售青海湖裸鯉的工作銜接機製、漁政與(yu) 誌願者聯動機製、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出台青海湖裸鯉賠償(chang) 標準和偷捕對資源破壞的損失評估,為(wei) 刑事司法提供審判依據。組織漁政部門開展專(zhuan) 項行動和跨地區聯合執法,進一步強化漁業(ye) 執法人員法製觀念和法律知識培訓力度,依法護漁能力明顯提升。數據顯示,第五次封湖育魚期間青海省共查處涉漁案件327起,其中行政案件239起,刑事案件88起,行政拘留80人,108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今天,美麗(li) 的青海湖重現了水鳥魚共生的和諧畫麵,保護湟魚、保護青海湖、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了青海人民的共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修魚道 育魚苗……他們保護青海湖湟魚
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年輕人,他們打擊違法捕撈、為青海湖裸鯉修建洄遊通道、進行人工增殖,有效加快了其種群的恢複速度。[詳細] -
我國最大內陸鹹水湖湟魚保護按下“快進鍵”
1月,青海省最低氣溫突破零下20攝氏度,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湖麵結冰麵積近八成。2021年1月1日起,青海省政府實施第六次封湖育魚,期限為十年,青海湖裸鯉資源將得到更係統保護。[詳細] -
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多物種數量明顯增加
30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日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開展冬季巡護巡查和越冬水鳥、普氏原羚交配前期監測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