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藏科考顯示:三江源典型湖泊麵積總體呈增加態勢

發布時間:2021-09-02 08:5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8月27日從(cong)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參與(yu) 的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三江源區水汽輸送通道野外綜合考察分隊日前結束了三江源水汽輸送通道野外考察工作。考察顯示,2003年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典型湖泊麵積總體(ti) 呈階段性增加態勢。

  據了解,此次考察分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祥德為(wei) 總指揮,主要圍繞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務之一的“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任務,組建了凍土、退化濕地、高寒湖泊、無人機等4支科考小組。先後調研了門源、瑪多等基層氣象台站凍土觀測設備,考察了青藏高原東(dong) 部山穀地形與(yu) 河灣區雲(yun) 降水形成原因,了解了沿線不同海拔梯度下高寒植被與(yu) 季節性凍土環境變化情況,探討了西風—季風影響區季節性凍土形成維持機製,全麵了解了“亞(ya) 洲水塔”三江源及其周邊區域河流、湖泊、凍土、冰川、雪山、草地、濕地等生態氣象本底現狀,從(cong) 水汽源輸送視角認識了亞(ya) 洲水塔區三江源水汽輸送結構及其各影響分量的變化狀態。

  考察顯示,近年來,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依托各類項目先後在三江源地區開展湖泊、草地、凍土等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工作。

  2003年-2019年,三江源地區植被NDVI、植被覆蓋麵積呈增加趨勢,植被覆蓋度主要以高覆蓋度為(wei) 主。而氣溫升高,降水增加是草地覆蓋度增加的重要原因,2003年-2019年間,三江源地區草地返青日期提前,黃枯日期推遲,草地生育期長度略延長,氣溫對草地返青期影響顯著,降水對草地黃枯期影響明顯。

  通過對三江源生態氣象監測評估顯示,2003年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典型湖泊麵積總體(ti) 呈階段性增加態勢,其中2003年-2008年緩慢增加,2009年-2012年快速增加,2013年-2016年平穩增加,2017年以來進一步增加。

  此次科學考察提升了對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下“亞(ya) 洲水塔”三江源區生態氣象的認知水平,進一步擴大、提升了氣象科技工作者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任務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為(wei)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氣象保障和科技支撐。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