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瀾滄江畔開出“教育格桑花”:現代教育和生態教育並重

發布時間:2021-10-21 10: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瀾滄江畔開出“教育格桑花”:現代教育和生態教育並重
圖為(wei)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李江寧 攝

  十月,瀾滄江畔秋意正濃,一望無際的草原青黃相間。一所紅牆白頂、漂亮大氣的現代化高級中學坐落在瀾滄江畔。

  近日,記者跟隨“瀾湄萬(wan) 裏行”采訪團來到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香達鎮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

圖為(wei)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學生在綠茵場跳起囊謙古舞—卓根瑪。 白劼 攝
圖為(wei)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學生在綠茵場跳起囊謙古舞—卓根瑪。白劼 攝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副校長彭海濤介紹說,學校前身是玉樹州第五民族寄宿製高級中學,2018年通過利用北京市教委、首都師範大學、青海師範大學的資源優(you) 勢,更名為(wei)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目前學校建築麵積41096平方米,可容納2000餘(yu) 名師生學習(xi) 生活。

  寬敞明亮的教室內(nei) ,老師正在使用多媒體(ti) 課件為(wei) 學生授課。微課、直播、在線課堂、同步交互,現代化的智慧課堂也讓高原學子“大開眼界”。

  “以前的課堂都是黑板加粉筆,現在多媒體(ti) 課堂上有生動的動畫演示,圖片展示,學習(xi) 變得好玩起來。”來自玉樹雜多縣的昂文拉毛在這裏就讀高中一年級,這個(ge) 從(cong) 小在草原上長大的姑娘在這裏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17歲的拉措來自玉樹稱多縣清水河鎮,她和小夥(huo) 伴卓瑪自小酷愛歌舞,她們(men) 的夢想是能到中央民族大學去學習(xi) 舞蹈。

  中午時分,身著傳(chuan) 統服飾的藏族學生們(men) 跳起囊謙古舞—卓根瑪。“學校將當地的傳(chuan) 統舞蹈作為(wei) 學生們(men) 的課間操,是為(wei) 了讓當地的孩子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東(dong) 西,從(cong) 而繼續傳(chuan) 承和發揚下去。”彭海濤告訴記者,“此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去非遺傳(chuan) 承人那裏去學習(xi) 囊謙咗瑪手工編織和黑陶製作。”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位於(yu) 瀾滄江畔,是瀾湄水係的源頭地區。因此,學校將“生態、生命、生活教育”作為(wei) 學校特色內(nei) 涵發展定位,培育具有“生態文明素養(yang) ”的學生。

圖為(wei)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學生在綠茵場跳起囊謙古舞—卓根瑪。 程雨 攝
圖為(wei) 青海師範大學附屬玉樹實驗學校學生在綠茵場跳起囊謙古舞—卓根瑪。程雨 攝

  “剛建校的時候,學校裏連一棵樹都沒有,在全體(ti) 師生的努力下,現在的校園內(nei) 花草樹木叢(cong) 生。”彭海濤說,“今年6月的時候,學生偶然間在一棵樹上發現了鳥窩,裏麵還有3枚蛋,學生們(men) 非常小心地照顧著這三枚鳥蛋,現在都已經全部孵出來了,我相信明年可能會(hui) 有更多的鳥出現在我們(men) 的校園裏。”

  據了解,目前,該校園內(nei) 每個(ge) 區域都設有一個(ge) 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由各個(ge) 班級進行管理。從(cong) 今年9月開始,學校內(nei) 地理、生物、化學三門學科圍繞生態教育課程展開,將課本內(nei) 容與(yu) 生態保護相結合,讓學生從(cong) 各學科的角度了解囊謙,了解玉樹,了解瀾滄江。

  “在這所學校裏,我看到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民眾(zhong) ,環保意識非常強,每堂課都在講環保,講當地的地理,當地的動植物,讓孩子從(cong) 小就在心裏埋下一棵綠色的種子。同時,我深切的感受到當地政府對本土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發掘和傳(chuan) 承,這個(ge) 非常難得。”泰國《泰國風》雜誌社社長吳小菡表示。

  截至目前,青海三江源地區已有100餘(yu) 所中小學將課本內(nei) 容與(yu) 生態保護相結合,將綠色生態理念從(cong) 小根植於(yu) 孩子心中。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