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新華全媒+丨過冬物資足 家暖心更暖

發布時間:2021-11-11 08:42:00來源: 新華社

  走進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卓讓村牧民桑保家中,火爐燒得正旺,鍋裏的麵片冒著熱氣,一家人正準備吃午飯。“房子都修好了,吃的穿的都沒問題,牲畜飼草料能用到明年春天,這個(ge) 冬天沒什麽(me) 好擔心的。”桑保滿臉微笑。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平均海拔超4200米,地廣人稀,總人口僅(jin) 1.6萬(wan) 人,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縣,也是一個(ge) 純牧業(ye) 縣。5月22日淩晨,瑪多縣遭遇7.4級地震,全縣6200戶14490人受災。

  如今,瑪多地震災區恢複得咋樣?

  室外白雪皚皚,屋內(nei) 棉被厚實,牛糞燒得正旺,廚房裏掛著牛羊肉,老人們(men) 在爐子旁烤火聊天,孩子們(men) 在一旁嬉戲打鬧……這是記者近日回訪瑪多縣,處處可見溫暖的冬日景象。

  地震後,一批受災群眾(zhong) 居住在安置點。眼下,受災群眾(zhong) 都已搬回經過加固和修繕的定住點。走進瑪多縣瑪查理鎮瑪查理新村牧民肉多家,屋內(nei) 爐子上燒的奶茶冒著熱氣,兩(liang) 個(ge) 孩子在床上玩耍,上至翻新的天花板,下至鋪著地板的地麵,已經看不出地震中受損的痕跡。

  在瑪多縣黃河鄉(xiang) 阿映村,牧民多旦打開自家櫃子,開心地展示著準備好的米、麵、油等過冬物資,“我家的房子加固後還加了一層保溫層,現在屋外雪有10公分厚,但我們(men) 屋裏、心裏都是熱乎乎的。”


10月20日,在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牧民正在放牧。(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790套地震受損農(nong) 房已完成加固修繕,外牆還加裝了10厘米厚的外牆保溫層,原先的單層窗戶也統一換裝成保溫效果好的雙層窗戶。”瑪多縣常務副縣長張學魁說,目前地震災區都已供暖,確保受災群眾(zhong) 搬進自家房屋溫暖過冬。

  瑪多縣黃河鄉(xiang) 寄宿製學校位於(yu) 震中區。地震導致學校圍牆坍塌,教學樓嚴(yan) 重受損,186個(ge) 孩子在救災帳篷裏學習(xi) 了兩(liang) 個(ge) 月。目前,學校師生都安置在過渡校區。宿舍裏,窗明幾淨,幹淨整潔。當地教育部門為(wei) 孩子們(men) 統一購置了床單、被套和枕頭。

  教室裏,孩子們(men) 聚精會(hui) 神,書(shu) 聲琅琅。13歲的紮西拉毛是瑪多縣黃河鄉(xiang) 寄宿製學校五年級學生,“今年9月1日,我們(men) 在溫暖幹淨的新教室迎來新學期。我一定會(hui)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努力學習(xi) 。”

  9月1日,在位於(yu) 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的瑪多地震災後過渡安置一校區,學生在上開學第一課。(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畜牧業(ye) 是當地牧民的主要生計來源,每年越冬飼料都是牧民最操心的事。“全縣青幹草、麵包草等優(you) 質牧草已收割和曬幹,正在調運和儲(chu) 備飼草料,確保冬季牲畜平穩過冬。”瑪多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依日德說,“一旦發生雪災,儲(chu) 備的生活必需品、糧食、燃料可保證三個(ge) 月使用,可以讓牧民群眾(zhong) 吃上‘定心丸’。”

  “按照‘保重點、保基本、保民生’的原則,瑪多地震災後重建以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為(wei) 出發點,全力推進農(nong) 房維修加固,做好學校師生安置,保障公共設施正常運行。確保災區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果洛州副州長曹發山介紹,目前,瑪多縣所有醫療機構全部正常運轉,水電供暖、通訊保障、汙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