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次完成黑頸鶴專項調查
據青海省林草局10日消息,日前,青海省完成黑頸鶴專(zhuan) 項調查,據悉,曆史上從(cong) 未對黑頸鶴進行過全省範圍內(nei) 的專(zhuan) 項調查,此次調查尚屬首次。
據悉,今年,此次調查由青海省林草局通過項目支持委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開展完成。調查團隊曆時5個(ge) 多月,在黑頸鶴完成高原生活史的繁殖期、越冬遷徙期兩(liang) 個(ge) 階段,采用樣點法、直接計數法、訪問調查和同步調查等方式先後對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境內(nei) 黑頸鶴重點分布地區進行了調查,全麵掌握了黑頸鶴在青海省的種群數量、分布現狀、生境特征以及受威脅狀況和保護現狀等。
圖為(wei) 黑頸鶴在濕地中漫步。青海省林草局供圖
鶴在地球上已有上千萬(wan) 年的生存曆史,全世界現存鶴類15種,分布於(yu) 中國的鶴類有黑頸鶴、丹頂鶴、白枕鶴、白鶴、灰鶴等9種,其中黑頸鶴是目前世界15種鶴類中唯一一種終身生活、繁殖在高原濕地的鶴種,主要棲息於(yu) 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沼澤,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物種(VU),世界範圍內(nei) 黑頸鶴種群數量總計約6600-6800隻,90%分布於(yu) 我國,被認為(wei) 是中國特有鳥類,主要分布於(yu) 中國青藏高原和雲(yun) 貴高原,是高原濕地生態係統的旗艦物種,也是指示生態環境變化的“風向標”。
調查發現,青海省6個(ge) 自治州有黑頸鶴分布位點104個(ge) ,其中繁殖期103個(ge) 位點共觀測到黑頸鶴377隻,越冬遷徙前1個(ge) 位點共觀測到黑頸鶴580隻,其中海西州數量最多,占比達46.84%,海北州次之,占24.67%。明確黑頸鶴主要分布於(yu) 該省各大江河湖泊、沼澤濕地的草原、草甸及部分荒漠生態景觀內(nei) 。
基於(yu) 大量數據的調查積累,此次調查首次利用生態位模型對青海高原黑頸鶴適宜生境麵積和高、中、低三個(ge) 層次的適宜分布空間進行分析描述,分析表明該省中北部為(wei) 黑頸鶴高度適宜分布區,麵積20408.67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麵積2.83%,東(dong) 部及西北部為(wei) 中度適宜區,麵積37195.29平方千米,占5.51%,南部局部區域為(wei) 低度適宜區,麵積86849.79平方千米,占12.02%。大柴旦魚卡鄉(xiang) ,德令哈市可魯克湖、戈壁鄉(xiang) 和尕海鎮,都蘭(lan) 縣阿拉克湖、香日德鎮和諾木洪鄉(xiang) ,剛察縣的仙女灣、共和更尕海,祁連縣峨堡、黑河源濕地,黃南澤庫,三江源廣袤的沼澤濕地等區域均有分布,是青海省濕地生態景觀分布較廣的一個(ge) 物種。
此外,調查還就其瀕危現狀和保護策略提出分析和建議,對今後該省黑頸鶴保護工作具有指導支撐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嘉塘草原黑頸鶴數量五年增加3倍 成為“安家熱門地”
據最新數據顯示,稱多縣嘉塘草原黑頸鶴數量突破曆史最高值,達到930餘隻。[詳細] -
數十隻黑頸鶴“如約而至”柴達木盆地都蘭湖濕地
在烏蘭縣都蘭湖濕地,50餘隻黑頸鶴“如約而至”,它們或擠在一起沐浴冬日的暖陽,或三五成群覓食嬉戲,為冬季的都蘭湖增添了一份美麗與靈動。[詳細] -
黃河源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黑頸鶴孵化影像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黃河鄉作為黑頸鶴的繁殖地,這次牧民近距離拍到黑頸鶴孵化幼崽,對於今後更好地開展黑頸鶴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