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青海發現重要鋰、鈹成礦帶

發布時間:2021-12-28 15:26:00來源: 新華社

  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獲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地質科研人員在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發現印支期稀有金屬鋰、鈹、鎢等成礦相關(guan) 的花崗岩-偉(wei) 晶岩帶。這是在青海巴顏喀拉地區首次發現此類型的礦床。

  此次發現的鋰、鈹、鎢等礦床位於(yu) 馬爾康-雅江-喀喇昆侖(lun) 巨型鋰、鈹礦帶的中部。該鋰、鈹礦帶構造上屬於(yu) 青藏高原北部的鬆潘-甘孜-可可西裏-喀喇昆侖(lun) 地塊,是一條鋰、鈹等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帶。此前,該帶西段新疆喀喇昆侖(lun) 和東(dong) 段川西地區,均已發現規模巨大的偉(wei) 晶岩型鋰、鈹礦床,但連接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重要礦集區的青海還未發現有此類型的礦床。

  2019年至2021年,針對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紮日尕那-草隴印支期侵入岩帶,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王秉璋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強團隊在巴顏喀拉地區由東(dong) 向西進行實地考察。王強與(yu) 王秉璋均表示,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紮日尕那-草隴印支期鋰、鈹、鎢等礦化花崗岩-偉(wei) 晶岩帶的發現,顯示青藏高原北部鬆潘-甘孜-可可西裏-喀喇昆侖(lun) 地塊中部有較好的鋰、鈹、鎢等成礦潛力,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偉(wei) 晶岩型鋰、鈹礦的找礦空間,有望成為(wei) 中國最重要的稀有金屬礦產(chan) 資源基地之一。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