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犁春耕,翻揚起豐年的希望
拖拉機平整土地。
時節當春下,好雨至農(nong) 家,濃濃的年味剛剛散去,高原上春的氣息已經悄悄來臨(lin) 。
2月24日,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拉西瓦鎮昨那村,草發芽枝探頭,乍暖還寒,提鋤頭田間作,播種耕地,一年一度的春耕文化節正式開啟。
位於(yu) 貴德縣城西北部的拉西瓦鎮屬於(yu) “半農(nong) 半牧”,耕地麵積1.65萬(wan) 餘(yu) 畝(mu) (1100公頃),牲畜存欄數為(wei) 13.6萬(wan) 頭(隻)。春耕文化節是拉西瓦鎮各村由來已久的傳(chuan) 統民俗活動,傳(chuan) 承著藏族群眾(zhong) 千百年來的農(nong) 耕文化,見證著藏族先輩從(cong) “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ong) 耕生活的轉變。
今年,拉西瓦鎮將以往各村分散舉(ju) 行春耕儀(yi) 式變為(wei) 全鎮10個(ge) 村統一舉(ju) 行,不僅(jin) 傳(chuan) 承藏族農(nong) 耕文化,也是通過這種節慶活動,積極響應國家對糧食安全、農(nong) 藥化肥減量增效的號召,不斷擦亮拉西瓦鎮靚麗(li) 名片。
伴隨著陣陣祈福聲,走進春耕現場,從(cong) 四麵八方早早就聚集在地頭的村民們(men) 身著盛裝,兩(liang) 頭體(ti) 態健碩,頭係哈達的耕牛掛好犁具下到地裏,四名生肖屬虎群眾(zhong) 牽著耕牛,奮力揚鞭,耕牛奮蹄向前,一場以傳(chuan) 統的“二牛抬扛”破土開犁,犁鏵翻起沉睡一冬的土地。
後麵跟隨的群眾(zhong) 忙著手動播撒青稞、有機化肥,種子和化肥伴著微風飄散在土地裏,眼睛裏泛著激動的喜悅和虔誠的希望。勞作在田間地頭一排排,一行行,犁地、播種、磨地分工明確,時不時即興(xing) 的藏歌回蕩在田間地頭,場麵喜氣洋洋,麵對記者的相機鏡頭,他們(men) 更是幹勁十足。
“轟隆隆……”,這邊地頭還沒拍攝過癮,那邊現代化的農(nong) 耕機械齊登場,在鮮豔的彩旗襯托下,“鐵牛55”“東(dong) 方紅28”為(wei) 代表的拖拉機車尾連著磨地的木板齊刷刷上場,磨地機械一過,那些裸露在地麵的青稞和略微大點的土塊被磨平填埋平整,揚起的塵土淹沒了操作拖拉機群眾(zhong) 的表情,隨著機器擺動著身姿自娛自樂(le) ,農(nong) 田之上一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融的勞作之景呈現在眼前。
拉西瓦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景文介紹,“今年的農(nong) 耕文化節,我們(men) 搜集展示了鋤頭、東(dong) 方紅拖拉機等農(nong) 機具,再現了農(nong) 耕發展中人力耕作、人畜共作再到機械耕作的發展演變進程,目的在於(yu) 轉變農(nong) 業(ye) 經營形式、組織模式和發展方式,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在農(nong) 區改革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確保群眾(zhong) 在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路子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
緊接著,拉西瓦鎮的“彤糕”評比正式開始,精心製作的“彤糕”整齊排列,花色鮮豔、造型獨特,饃饃已經從(cong) 飯桌上的家常便飯成為(wei) 即能賞、又能食的藝術品。今年農(nong) 耕文化節上“彤糕”不僅(jin) 綴有“中國加油”“民族大團結”的字樣,更是製作出“虎”的形狀以及冬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的造型。
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及農(nong) 牧業(ye) 托管簽約、“一號文件走進萬(wan) 家”惠農(nong) 政策宣講等活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鹿舞》表演,一曲曲、一幕幕,前來參加農(nong) 耕文化節的群眾(zhong) 用自己的方式,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向往美好和追求幸福的願景。
站在高處眺望耕種現場,風起土揚,忙忙碌碌,沉浸於(yu) 眼前麥田上農(nong) 民忙作的身影,熟練的勞作過程,那份對生活的熱忱,對土地的深情,現場的每一個(ge) 人內(nei) 心都被觸動,仿佛能看到青稞麥浪隨風一波一波打過,飽滿的枝頭彎著頭,回饋著滿臉期待和希望的農(nong) 民群眾(zh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貴德舉行藏族傳統春耕儀式
2月24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拉西瓦鎮十個村的藏族民眾身著盛裝,端著寓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饃饃來到田間,參加傳統春耕儀式。[詳細] -
青海省尖紮縣:傳統勞作方式開啟春耕“第一犁”
2月底,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的黃河穀地區域,氣候轉暖,當地藏族民眾身著傳統服飾,播撒優良品種、施有機肥料,口中默念祈求五穀豐登,以傳統勞作方式,開啟春耕“第一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