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社區“石榴籽家園”裏的那些“幸福事兒”

發布時間:2022-03-15 09:18:00來源: 新華網

  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工業(ye) 園社區“石榴籽家園”,漢族婦女蒲興(xing) 花在給轄區內(nei) 的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婦女教授鉤織。一針一線鉤織,一片一片組裝,巧手翻轉間一朵朵立體(ti) 花誕生。“我們(men) 是相親(qin) 相愛的一家人。”蒲興(xing) 花說。


3月9日,社區“石榴籽家園”,蒲興(xing) 花正在給各族婦女講授示範鉤織技藝。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在社區“石榴籽家園”裏,各民族婦女利用閑暇時間學習(xi) 鉤織、掐絲(si) 唐卡、十字繡等技藝。藏族婦女苟曉紅說:“我們(men) 製作的抱枕、坐墊、裝飾畫等手工藝品在線上線下銷售,讓我們(men) 在家門口掙到了錢。”

  工業(ye) 園社區居住著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滿族、苗族等各族群眾(zhong) 1416戶4268人,是一個(ge) 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區。

  3月9日,在社區“石榴籽家園”,居民馬應洪(右一)在向工作人員谘詢醫保相關(guan) 政策。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70歲的回族老人馬進山來到社區辦事服務大廳向工作人員反映家裏的困難:“我兒(er) 子是聾啞人,沒個(ge) 穩定工作,你們(men) 能不能協助解決(jue) 一下?” 社區“石榴籽家園”誌願服務崗的蒙古族工作人員仁措吉認真做著記錄。“馬叔,我都記下來了,馬上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您回家等我電話。”“太感謝你了,姑娘!你們(men) 真是‘貼心人’。”馬進山老人高興(xing) 地握住仁措吉的手。

  工業(ye) 園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景卓姐介紹,轄區內(nei) 西溝台家屬院因基礎設施老化,老百姓經常遇到自來水管破裂、下水道堵塞等“煩心事”,鄰裏間偶爾會(hui) 產(chan) 生一些小摩擦。藏族退休幹部楊興(xing) 林便當起“社區義(yi) 務調解員”,經常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化解小矛盾。“現在矛盾越來越少,住戶們(men) 都互相理解、謙讓,大家都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楊興(xing) 林說。

  3月9日,評估機構工作人員袁國芬(左)在社區“石榴籽家園”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工作。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在共和縣恰卜恰鎮城西社區院內(nei) ,“石榴籽家園”舞蹈隊正在排練藏族舞蹈。舞蹈隊隊長寬太吉介紹,舞蹈隊有漢族、藏族、回族等多個(ge) 民族,年齡最大的47歲,最小的24歲。“我們(men) 在元旦、春節等節日都會(hui) 舉(ju) 辦文藝匯演,藏族舞蹈《弦子》、蒙古族舞蹈《白馬》和秧歌舞蹈《張燈結彩》都是我們(men) 的保留節目。”

  城西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熊金秀說,在春節、藏曆新年、開齋節等傳(chuan) 統節假日,“石榴籽家園”組織轄區內(nei) 各族群眾(zhong) 開展拔河、文藝匯演、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各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1月14日,工作人員在社區“石榴籽家園”開展“迎新年、送祝福、拍全家福”文化誌願服務活動。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通聯

  針對轄區內(nei) 脫貧戶、留守兒(er) 童、單親(qin) 家庭等有實際困難的家庭,城西社區“石榴籽家園”專(zhuan) 門開設了假期托管班,各族小朋友可以一起在“石榴籽家園”度過輕鬆愉快的假期。

  11歲的藏族女孩力毛措目前就讀於(yu) 共和縣第二民族寄宿製小學,因父親(qin) 不在身邊,母親(qin) 在縣城打工,假期裏托管班成了她的“家”。她在這裏和小朋友們(men) 一起學習(xi) 舞蹈、聲樂(le) 、繪畫、籃球、跳繩等。“孩子剛來時性格內(nei) 向,不愛說話。”托管班漢族教師李娜說,經過老師、同學們(men) 的悉心陪伴和心理疏導,孩子性格開朗了很多。

  “誰家有事,大家都會(hui) 盡全力去幫。”城西社區工作人員才項措說。轄區內(nei) 86歲的回族獨居老人馬進文因患病住進醫院,轄區內(nei) 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知道後按照民族習(xi) 俗輪流送飯,“每一頓餐都承載著大家的愛。”熊金秀說。老人出院去日間照料中心後,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近千元的捐贈款送到馬進文手中。“謝謝你們(men) 的幫助,你們(men) 比親(qin) 人還親(qin) 。”馬進文握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

  2月25日,各族群眾(zhong) 在社區“石榴籽家園”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暨‘慶藏曆年·迎三八’”活動。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通聯

  “我是撒拉族,我妻子是回族,我兒(er) 媳婦是漢族,我公公是藏族。”72歲的撒拉族老人菊麽(me) 說,家裏春節、藏曆新年、開齋節都要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相親(qin) 相愛,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青海的110個(ge) 社區“石榴籽家園”,像這樣的“幸福事兒(er) ”每天都在上演。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