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科夫婦和他們的黑頸鶴鄰居
黑頸鶴回歸
觀望黑頸鶴回歸
手機拍攝的黑頸鶴雛鳥
如科夫婦迎接黑頸鶴回歸
如科夫婦和黑頸鶴合影
“黑頸鶴夫婦如期回來了!”3月14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如科激動地打電話告訴記者。
每年三月中旬,“高原精靈”黑頸鶴都會(hui) 飛抵若爾蓋濕地棲息繁衍。
3月28日,早上八點左右,記者來到監測站外,遠遠就看見一對黑頸鶴在悠閑地散步。如科夫婦笑容滿麵,手捧哈達,一邊呼喚著“阿克窮拉(藏語,意為(wei) 親(qin) 愛的黑頸鶴),你們(men) 一路辛苦啦”,一邊緩緩地走上前去。讓人驚訝的是,黑頸鶴夫婦並未驚動,心領神會(hui) 地踱步觀望,轉而低頭覓食。
“我們(men) 與(yu) 這對黑頸鶴相識五年之久了,每年三月,它們(men) 都會(hui) 從(cong) 雲(yun) 南遷回這裏。回來必定經過監測站門前,我們(men) 就像親(qin) 人一樣。”如科拿出手機翻看在巡護期間拍到的黑頸鶴影像,講起了他們(men) 和黑頸鶴夫婦的故事。
2018年3月14日淩晨,在若爾蓋濕地深處的監測站 ,如科被黑頸鶴的鳴叫聲驚醒,他和妻子貼著窗戶仔細觀望,窗外夜色朦朧,兩(liang) 隻黑頸鶴走走停停,時而低吟,時而高鳴。
“通常在濕地內(nei) 看到黑頸鶴,如果走近它們(men) ,它們(men) 便會(hui) 迅速飛走,和人保持安全距離。”如科告訴記者,那日淩晨,他第一次與(yu) 黑頸鶴離得那麽(me) 近,不忍走出門外,就在窗戶後麵靜靜地觀看這對黑頸鶴夫婦。
從(cong) 那年開始,每年三月中旬,這對黑頸鶴夫婦都會(hui) 作為(wei) “先頭部隊”到達若爾蓋濕地,並到如科居住的監測站外“打招呼”。每到三月,如科夫婦也日日“盼親(qin) 歸”。幾年來,如科夫婦和這對黑頸鶴夫婦彼此守護。
前年,黑頸鶴夫婦繁育幼崽,為(wei) 避免其他動物襲擊黑頸鶴雛鳥,如科經常去照看。如科的好意黑頸鶴夫婦完全領會(hui) ,當他走近雛鳥的時候,它們(men) 也不會(hui) 驚慌,如科還拍下了珍貴的照片。
去年3月17日,黑頸鶴夫婦帶著長大很多的雛鳥“回家探親(qin) ”,一家三口來到監測站外和如科夫婦“打招呼”。今年,那隻長大的雛鳥已離開父母開始新的生活,黑頸鶴夫婦又回來了。
三月的若爾蓋濕地,春回大地,萬(wan) 物複蘇。黑頸鶴夫婦和如科夫婦的重逢一如既往又充滿儀(yi) 式感。
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也是黑頸鶴在四川的繁殖棲息地之一。保護區內(nei) 的巡護員主要負責巡護濕地環境,禁止他人在保護區實施狩獵、捕撈、釣魚等行為(wei) 。如科就是巡護員之一,他守護濕地、守護黑頸鶴已經十多年了。
年複一年,如科每天帶上工作證、望遠鏡、茶水和幹饃饃,從(cong) 他居住的觀測站出發,騎著摩托車巡護濕地;他的妻子沿著湖泊撿拾垃圾,守護著黑頸鶴的棲居環境,守護著野生動物的美好家園。
同時,這對黑頸鶴夫婦亦守護著如科夫婦的善良與(yu) 純樸,守護著人與(yu) 動物的信任與(yu) 依賴。在濕地內(nei) ,還有許多像如科夫婦一樣的人守護著高原的綠水青山。這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畫卷令人動容。
近年來,若爾蓋縣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在生態保護方麵精準發力,濕地修複、沙化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若爾蓋濕地花湖區域黑頸鶴數量估算900隻,縣境內(nei) 種群數量達2000餘(yu) 隻。
清新的空氣,星羅棋布的湖泊,涓涓流淌的溪水……如今的若爾蓋濕地,已是候鳥和野生動物的天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奉行“一夫一妻製” 高原黑頸鶴也癡情
據觀鳥人員介紹,雌雄黑頸鶴一旦結合,就會終身廝守,朝夕相伴。如果一位伴侶死亡,那麽另一半要麽憂鬱而亡,要麽終身形單影隻,絕不會再和其它黑頸鶴交配。[詳細] -
11年守護花湖的“阿克瓊拉” 高原守鶴人很開心
一個雙筒望遠鏡、一件連體雨褲和一部手機,這就是四川若爾蓋高原濕地藏族管護員如科巡護黑頸鶴的主要裝備。[詳細] -
“高原上的守鶴人” 在候鳥遷徙地一“等”29年
11月25日,當觀測人員再次到景區觀測時發現,所有黑頸鶴已經離開若爾蓋,飛往南方。待到明年3月,雪山上冰雪消融時,它們將遷徙輪回,又一次飛回這裏,繁衍後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