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黃河護河隊帶動一群民間河管員
清理河道
4月14日,若爾蓋縣迎來春日大晴天。
從(cong) 縣城出發,行駛60餘(yu) 公裏,到達唐克鎮。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向著草原深處延伸,一旁蜿蜒著黃河大氣綿長的身軀。一直以來,黃河靜靜滋養(yang) 著這裏的草木。
一大早,幾十名藏家漢子扛著鐵鍬來到黃河畔,擼起袖子、俯下身子,鬆土、挖坑……為(wei) 之後植樹做準備。大家配合默契、幹勁十足,每道工序都一絲(si) 不苟,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他們(men) 都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黃河護河隊隊員。這支平均年齡26歲的隊伍是一支擔負守護母親(qin) 河職責的英雄隊伍。植樹造林,為(wei) 黃河兩(liang) 岸披上綠裝,是他們(men) 的工作之一。“守護母親(qin) 河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他們(men) 堅守著這樣的信念。
為(wei) 保護好母親(qin) 河,去年5月20日,若爾蓋縣以河(湖)長製為(wei) 抓手,創新建立河湖治理“1+3+4”模式,整合力量,由50名縣森林草原專(zhuan) 業(ye) 撲火隊成員組建了黃河護河隊、防汛抗旱應急救援隊。
“我們(men) 主要負責全縣73條河流、6個(ge) 湖泊及3個(ge) 重要濕地的河湖巡護、河岸清理、違法整治等工作。”卓瑪木告訴記者。
卓瑪木是黃河護河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一米八大高個(ge) ,皮膚黝黑,一臉堅毅沉穩。“站在他身邊就感覺格外踏實。”卓瑪木是黃河護河隊隊員們(men) 的主心骨。
據介紹,作為(wei) 四川首支黃河護河隊,他們(men) 每周開展2次大規模巡河(湖),重點對全縣非法捕魚、亂(luan) 排亂(luan) 放、安全隱患等進行監督、治理,用腳步丈量責任河段的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黃河生態環境,守護母親(qin) 河。
“冬季防火、夏季防汛,還要參與(yu) 防汛期間應急救援,汛期我們(men) 全員24小時待命。”卓瑪木說,這些“苦差事”是黃河護河隊隊員們(men) 無怨無悔的選擇。
黃河護河隊隊員澤羅告訴記者,巡河時,他們(men) 早上7點出發,拿著鐵鍬、鉗子、垃圾袋等工具,沿著責任河段一路巡護、清潔,每名隊員一天至少徒步20公裏,大家從(cong) 無怨言。
“隊員們(men) 都是當地牧民出身,能參與(yu) 保護治理母親(qin) 河行動,我們(men) 很自豪。”澤羅今年24歲,略顯羞澀卻堅定從(cong) 容。
“眼裏有河,心裏也有河”。環保人骨子裏的赤誠與(yu) 執著,使得黃河護河隊隊員主動當起了宣傳(chuan) 員,閑暇時向周邊牧民群眾(zhong) 宣傳(chuan) 保護黃河的重要性。
令人欣喜的是,黃河護河隊一腔熱忱、不計回報的行為(wei) ,感染了越來越多的牧民群眾(zhong) ,他們(men) 轉變觀念,發揮生態保護主人翁作用,更加珍愛黃河,精心嗬護黃河,自覺加入到守護黃河“出川清水向東(dong) 流”的隊伍中。
“一支黃河護河隊,帶動一群民間河管員。”今年4月初,黃河護河隊榮獲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榮譽稱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若爾蓋草原重現“天鵝湖” 四川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孕生機
進入冬季以來,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麥溪鄉陸續迎來“遠方來客”——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大天鵝成群結隊飛臨,在若爾蓋終年不凍的河流與濕地開啟長達4個月的越冬之旅。[詳細] -
走進若爾蓋濕地:黃河上遊生態保護文章這樣做!
“若爾蓋濕地是黑頸鶴東部種群最重要的繁殖地,也是大量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一旦被破壞,鳥類遷徙途中就沒有休息和補充食物的地方了。”索郎奪爾基說。[詳細]